2002年8月7日星期三

美國新麥卡錫主義抬頭?

50年前,東歐赤化,韓戰爆發,美國國內興起「誰失去中國」問責。極右參議院麥卡錫乘時崛起,左派人人自危,政商學界荷李活都談共色變,是為臭名昭著的麥卡錫時代。

50年後的今天,美國連番「破獲」涉嫌恐怖襲擊,雖然為布殊預防911不力解困、替國會支持成立龐然大物「國土安全部」開路,卻也為以反恐取代反共的「新麥卡錫主義」抬頭,埋下伏筆。

反民主基制崔護重來

其實911前,美國國內暗湧處處,因為全球化進程一度邁向國際和解化,逼使與它不相為謀的右派靠邊站。例如被斥濫權與反人權的情報部門一直士氣不振,與白宮貌合神離,在南斯拉夫中國使館被炸一役表露無遺;能源財閥未能壟斷中亞能源,密謀影響外交政策,不惜先波動國內經濟結構;鷹派政客與五角大樓得學無所用,紛紛改當各級政策顧問,卻令右翼思維普及民間……

及至911後,內患在外憂掩護下漸見緩和,反民主基制卻慢慢成型:正如韓戰到越戰,都令美國權力架構重組,因為被邊緣化的勢力都能通過外憂,走回主流。像中央情報局在二戰後被評為臃腫衙門,全靠麥卡錫主義回春坐大,令局長胡佛成為美國邪惡第一人。

資訊留白之謎

今天布殊被指防恐失職,沒有自我檢討,卻聲東擊西地營造情報「一份也不能少」的輿論,並請右派大老集體回朝。大半年來,美國除了在國家層面激增反恐裝備及撥款,在資訊層面也收緊《國家安全法》與傳媒監察,連留學生九族資料也不能倖免;在社會層面又推廣「鄰舍反恐」,要求全民留意可疑人等,頗有元代戶籍監視的神韻。凡此種種,都與麥卡錫主義驚奇地吻合。

然而並非凡有外患,都能讓美國權力往「泛右系統」轉移。蘇聯出兵阿富汗與海灣戰爭,都沒有迎來新麥卡錫。外患內憂為生化學作用,必須存在一塊資訊留白(Information Gap):境外敵人的實情必須掌握於少數知情者,不能流入尋常百姓家。麥卡錫靠反共起家,就是因為跨國資訊尚未發達,美國媒體對共產陣營的真正實力莫衷一是,流言處處,受惠於懷疑的白色恐怖才能蔓延。

踏入全球化時代,資訊界限化整為零,就算掀起反俄反華熱,美國人對連綿數十年的中俄威脅都心中有數。只有恐怖主義,像二戰後的共產主義般異軍突起,美國人既無心理準備,媒體又對恐怖陣營的成員、目的、策略與潛力茫然,才會上下一心將回教世界妖魔化,並將恐怖主義潛能神話化。

然而這份資訊留白並非天然形成。在各國口頭一致反恐、美國傳媒被禁披露「恐怖資訊」的基礎上,華府情報部門,已成為掌握反恐資訊絕對壟斷的新麥卡錫。冷戰結束後,美國沒有把勝利歸功於麥卡錫主義,只恍然蘇聯不如想象中強大。假如美國不再受恐怖襲擊,應該歸功於布殊、情報,還是那不能言明的什麼?

「國家恐怖主義」的恐怖

伊朗、伊拉克等「邪惡國家」,都異口同聲反恐,不過加上一條注釋:反的是「國家恐怖主義」──以國家為單位的集體排外主義。它的恐怖,不在於大國對敵國的威嚇──那是國際關係的常態,無可厚非。

但當一個國家民族,全民皆兵地防範另一個主義文化,不惜走過自身社會界線(例如美國對人權的執著、回教世界不傷害無辜的教義)來與意想敵人周旋,以致從前的自我規範與可測性都不再存在,那才是國家級恐怖。是以麥卡錫主義,不論新舊,在國際關係裏,都失諸變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