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8日星期六

美國槍支協會﹕共和黨盟友還是騎劫者?(下)

【咫尺地球】上周談及美國槍支協會(NRA)是否間接催生本土恐怖主義,這裏再作補充。既然NRA主張人人都有持槍自衛的權利,而且這權利和相關知識應予以普及,那麼自衛者懂得多少基本知識,才算是正常?

手槍「手機化」﹕你今日打咗未呀?

假如在香港,有人忽然要買槍,就是通過地下渠道,也會惹起江湖人士質疑﹕這傢伙要幹麼?生客還是熟客?有沒有背景?但在伊拉克薩德爾民團根據地持槍,卻是天經地義,不會讓人起疑。美國國家安全部對外來者審查嚴密,對圖書館借出的極端思想書籍也有檔可查,就是希望萬一發生意外,也容易追蹤。持槍「手機化」後,這樣的追蹤機制會大為削弱,持槍襲擊的機會成本也大降。克林頓任內和槍商合作,推出能夠自我追蹤的「聰明槍」,NRA已容它不下。

目前在美國,限制1個月「只准」買一枝槍的州,已算是傾向禁槍。這就像一個忽然天天研究製造炸藥的香港人,即使在網絡討論區發瘋,也會被網友舉報,但自製炸彈在巴勒斯坦只是普通常識。假如那位香港網友進入巴勒斯坦討論區,待遇就全然不同。假如弗吉尼亞慘劇的背景是香港,學生即使神通廣大弄到一支槍,過程也必會驚動黑白兩道,十分麻煩,很可能權衡一輪,到頭來只會退而求其次,打一場online game,或「瞓街」遊行了事。

利益集團與政黨政治的怪胎

吊詭的是美國持槍問題的辯論,似乎是永不會終結的。NRA是共和黨的堅定盟友,但某程度上也是最愛騎劫共和黨的有心人。NRA和共和黨的支持者同樣集中在中南部農村地區,宗教保守傾向明顯,不過NRA也有一些中間派和民主黨人。每當共和黨議員要爭取民主黨支持私人議案,NRA就乘虛而入,動員會員支持,交換對方的反禁槍鐵票。這類利益交換,用特區新一代的話語,在議題「勁瑣碎」的美國地方議會,更是「超普遍」的。何况NRA出名難纏,曾千方百計把幾名重量級議員搞下台,「以儆效尤」,內裏不無恐嚇成分。這就像伊拉克可能只有1%選民關心婦女頭巾問題,但只要這議題能整合跨黨派合作,負責人又懂得玩政治,把盟友騎劫,是唾手可得的。香港的例子更明顯,不說了。

慢慢地,美國選民習慣了每逢選舉就出現槍支爭議,習慣了正反辯論,認為完全禁槍是違反人權、完全解禁是自由氾濫,總之,一切要中庸。他們永遠留下兩大黨,也容下墮胎和種族融和的正反雙方長久並存。持槍議題不過是超穩定結構的其中一環而已。 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夕,禁槍派在母親節組織了「百萬母親」大遊行,為民主黨候選人造勢,並總結克林頓8年來的禁槍政策, NRA立刻動員「憲法捍衛姊妹」反遊行,共和黨議員蜂擁而至。客觀效果就是令中間選民盲目,接受這辯論是日常生活無聊政治的一部分。NRA表面上開天殺價,但得到今天這樣膠着的結果,確保這議題永遠是議題,其實已是超額完成任務了。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

2007年4月21日星期六

美國槍支協會 與本土恐怖主義(上)

【咫尺地球】布殊打反恐戰以來,一直以「有效杜絕本土恐怖襲擊」為政績,無論外交如何霸權、美軍在海外有否違反人權,反恐這前提,依然無懈可擊。同時,經過近年的校園槍擊案和白人狂熱分子爆炸案,華府依然視它們為「個別例子」,未有像外交那樣,對本土恐怖主義作系統處理。兩者並存的落差,是驚人的。假如布殊願意「自我他者化」研究美國,就不難發現美國和伊拉克 、巴勒斯坦一樣,都有一個支撐恐怖襲擊的生態系統。這系統的成員有自我繁衍能力,原來宗旨都正大光明,只是結合在一起,客觀上卻會滋生暴力。典型例子,當首推全國槍支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 NRA)。

美國民團.伊拉克薩德爾.黃飛鴻

近日媒體紛紛交代NRA的背景,但這組織本身是否有促進襲擊的效果,卻是避免觸及的地雷。這個全美影響力最不成比例的NGO,成立的理論基礎是「捍衛憲法第二修正案」。修正案原來要保障的並非持槍權、也不是人權或自由,而是憲法的分權思想,擔心聯邦政府像歐陸中央那樣,由上而下向地方施壓,所以容許地方保留「民團」自衛。含義之一,就是當國家出了獨裁者,地方也可揭竿而起,和三權分立、兩重政府、間選總統等諸般考慮一樣,都是防止單一政體的獨裁。這裏說的「民團」,和伊拉克什葉派領袖薩德爾挑戰中央的民團,或廣東佛山黃飛鴻執教的民團,本質上,沒有分別。美國對薩德爾民團十分忌憚,大舉鎮壓,官方原因,就是民團滋生恐怖分子,並對他們提供掩藏。在伊拉克足以成立的論證,在美國,應該同樣成立。除非,真的橘越淮而枳。

徐步高 在美國:持槍「先發制人」是否自衛?

弗吉尼亞慘劇後,NRA並不當是一個挑戰,反而聲稱這是證明它們存在價值的「正面事件」:正因其他學生沒有槍,不能向南韓兇手自衛還擊,死傷才這麼嚴重。但什麼才算自衛?美國外交現在的「先發制人」,據說,也是「自衛」的一種,即在人家攻擊前拿起槍捍衛自己的生命,然而在其他國家眼中,那是侵略。每年美國不少槍擊死者,都是被「先發制人」制掉,也許只是形跡可疑地從背包拿東西,就被持槍的對方當作襲擊;甚至有妓女槍殺老嫖客,也許因為嫖客雄姿太有侵略味,也被裁定是合法自衛。這樣演繹「自衛」,只是2005年以來的新猷,和布殊的先發制人論是雷同還是巧合,則自行判斷。

為什麼NRA能有自我生命力?被忽略的原因,是它們有「無關意識形態」的務實盟友。在著名的密芝根唯利是圖律師集團經手下,以「持槍自衛殺人」脫罪,是不難的。NRA曾控告克林頓政府,策略和保護海港協會控告特區政府相似,理據是克林頓的禁槍違憲。美國又有一個叫「美國公民自由同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ACLU)的NGO,成員包括大量律師,專門捍衛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言論自由條款,最愛為戀童者、3K黨等人辯護。ACLU一般被視作左派,新保守主義者認為他們有意摧毀整個道德文化,但他們同時也從言論自由的理念出發,為NRA的所有理論辯護。假如徐步高的活動地點不是香港、而是美國,他通過NRA和 ACLU演繹《狼圖騰》,整個故事,可能出現複雜百倍的結局。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

2007年4月14日星期六

非洲美軍的「區議員化」

中國高調進入非洲,內地評論認為中非數十年反帝反殖「友誼」是北京 的雄厚資本,美國霸權望塵莫及。然而美國綑綁其頭號非洲盟友的手法,顯示了十足的靈活進取,頗叫好叫座,值得觀察。這盟友是冷門的東非小國吉布提(Djibouti),其雷門尼爾營(Camp Lemonier)設有美軍在非洲的最重要基地,被稱為非洲反恐橋頭堡。上月美國宣布設立美軍非洲司令部,由四星上將統領,是冷戰後重要的軍事重組,雖然相信司令總部將設於西非,但吉布提基地依然扮演關鍵角色。

吉布提原稱「法屬索馬里蘭」,和動亂不堪的非洲之角國家接壤,紅海對岸又是美國艦隻頻頻出事的阿拉伯國家也門,和波斯灣只是咫尺之距,是美國控制東非和西亞的理想據點。

吉布提基地變成街坊福利會


以往美國以為,和埃塞俄比亞一類大國結盟價值更大,但逐漸發現,非洲「大國」根本不能控制境內土地,和好了中央就是開罪了地方,倒不如找一些戰略中小國,建立更緊密關係。近年被華府認可的有效「反恐盟友」是加蓬、烏干達、塞內加爾之流,不是南非或尼日利亞。吉布提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內戰又不太流血, 9/11前,美吉雙方已接洽建立基地,現在當地的1500名美軍,控制全國經濟命脈。

明日千千萬萬個吉布提﹖

對 spin-doctor來說,在吉布提建立軍事基地,自然,並非向外擴張。這除了是美國的「反恐責任」,還是協助吉布提振興經濟的「大國責任」,因為當地失業率一度高達六成,與美國消費、配給相關的職業,就成了平民的救命草。美軍在他國形象欠佳,亦刻意在吉布提搞好公關,開宗明義到那裏以慈善團體方式運作,興建了數十所學校、醫務所,又協助抗旱,更懂得深入村莊和長老建立網絡,教導「村落反恐」。這套通過深入基層、提供福利來鞏固支持者的法寶,一直是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巴勒斯坦哈馬斯一類「恐怖慈善共同體」拿手好戲,美軍居然在人家勢力範圍依樣葫蘆,真是孺子可教。美國在西伊拉克遜尼據點同樣逐鄉滲入,為他們通渠、維修手機,活像香港區議員,也是舉一反三。

籠絡吉布提的好處,是多樣化的。它的鄰國索馬里、更遠一步的蘇丹,都是真正的恐怖份子溫床,所以吉布提美軍也有任務先發制人,手段除了軍事,還包括和部落的基層合作。這支美軍既然作為慈善為懷的仁義之師,自然有責任協助鄰近地區的人道項目,只要石油地區「巧合地」出現人道災難,吉布提美軍即可責無旁貸現身 ——蘇丹達爾富爾就是典型的「石油飢荒區」。吉布提原來連自保也成問題,索馬里的「大索馬里主義者」一直希望將之納入版圖,所以美軍進駐,也能捍衛盟國主權,可見駐吉美軍不單承擔了反恐角色,更肩負國防、經濟、社會諸般身份。假如吉布提因美軍而變得美麗,更多非洲國家必會主動投入華府懷抱。中國的非洲政策,就是缺少了在地元素,這不是單單投資或援助就可以「打造」的,更不是華僑明白的他鄉故事。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

2007年4月7日星期六

內賈德通過戰前外交Mock Exam

假如我們不按字面解釋「海軍人質事件」,當它是伊朗 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 的個人模擬考試,科目是「戰前外交」,他這次得多少分﹖

這考試只有一道題目,就是在伊朗掌握核子力量(包括其和平及轉型用途)前,將美國壓力局限在純外交層面,方法不限,道德不限。從這角度看人質事件,我們就容易理解內賈德提供的4個子答案:

一、怎樣才能奪得國際媒體的議題設定權?伊朗最擔心核問題佔據頭條,最希望美國的「帝國主義陰謀」受注視。問題是後者意識形態味道濃厚,又欠新聞性,除非結合一場戲劇同台上演。伊朗在人質事件不斷開記招,各國記者不得不聚精會神聽官方文宣;內賈德宣布釋放士兵那場戲,更花大量時間介紹英美侵略背景,從而與伊朗的談判誠意作對比。事件和平解決、和平又由伊朗主導,短期內,這成了伊朗的「免打金牌」,議題設定權被分去一半的美國顯得被動,華府借單一偶發事件突襲伊朗的風險亦告降低。

二、怎樣才能整合國內支持﹖我們曾介紹,伊朗總統沒獨裁權力,甚至頗為弱勢,上有實權在握的宗教領袖,下有親西方改革派,還有前總統、國會議長一干人等制約。近日內賈德重複強調伊斯蘭大團結(包括什葉派和遜尼派團結),似乎超越了什葉派最高領袖的視野;又刻意以伊斯蘭先知慶典,作為釋放人質的人道原因。相關新聞不但在伊朗國營電台廣播,也以阿拉伯語在半島台、燈塔台、阿布扎比台等中東大台重點播放,經媒體扭曲,內賈德開始得到原來沒有的宗教威權,凝聚的民意反過來又能壓住國內反對派,這是個人的大收穫。

三、怎樣才能爭取中間勢力同情?伊朗這次對國際關注十分歡迎,直接參與斡旋的有敘利亞、卡塔爾和伊拉克 ,間接的有俄羅斯 和歐盟,內賈德對他們給足面子,而且建立了溝通默契,確保一旦危機出現,這批國家不會完全袖手旁觀。同時,營救人質一向屬於伊斯蘭長老的精神影響力範圍,在為期兩周的危機,伊朗也了解到如何利用這中介和西方溝通。

四、怎樣才能削弱敵人力量?內賈德明白,直接削弱美軍軍力是徒勞的,所以才選擇英國下手,發現了英國政府不如美國強勢,並企圖作出分化。在全盤部署以外,他還有一個意外收穫,就是在人質事件的同時,新近上台的美國眾議院女議長、民主黨的佩洛西不惜繞過布殊,「自作主張」訪問敘利亞,鼓吹和平對話,對鄰近的伊朗事件無積極表示,被布殊斥為「發放混亂信息予邪惡軸心」。佩洛西之行安排已久,卻巧合地讓伊朗發現美國外交已出現雙軌聲音;假如民主黨奉行純正的人權外交,伊朗無疑將有更多外交空間。

可以說,內賈德在這場Mock Exam是合格的,得分超過一般期許。假如他自己決定retake,可以選擇封一位在關塔那摩被虐待的穆斯林為英雄、安排被伊拉克美軍囚禁的伊朗人家眷哭哭啼啼受訪、甚至借故扣留一名美軍,這都是異曲同工的實驗。到了伊朗真的擁有核威嚇、又被認可為「理性外交持份人」,內賈德就可以畢業了。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