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0日星期一

柬大審訊:死者的最後公道

【咫尺地球】筆者近日從柬埔寨回港,對當地的赤柬世紀審訊十分關注。談起赤柬,上一代人會記得他們執政期間帶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估計全國約1/5 人口(200 萬人)不自然死亡;即使是最保守估計也不少於100 萬。諷刺的是,雖然赤柬倒台逾30 年,屠殺至今難問責,當事人都把責任推向已死領袖波爾布特,直到近年,聯合國特別法庭才正式起訴5 人。

這5 人曾幾何時都是風雲人物,包括赤柬第2 號人物農謝、前國家主席喬森潘、前外交部長英薩利、英薩利的妻子前社會部長英蒂麗(波爾布特太太的妹妹),以及臭名昭著的S-21 集中營監獄長康克由,其中康克由已在2010 年被判刑35 年,但他堅持只是執行命令,一直要上訴。

剩下的4 名被告都垂垂老矣,最年輕的英蒂麗也有79 歲,對個人生活而言,無論判什麼刑罰都分別不大,但面對歷史,審判卻有重大象徵意義。雖然大多數學者相信整個赤柬領導層都要為屠殺負責,但這次審訊卻注定難以確認這點,甚至可能變成赤柬爭取同情的平台,因無論是談及最微小的細節,還是最宏觀的大局,深究這四大赤柬領袖的責任,都容易失控:

赤柬或藉審訊博同情

1. 四人當中, 曾被判缺席死刑、在不少回憶錄被評為邪惡的英薩利,道德水平似乎最低,但他呼冤的理據最充分,因他是赤柬殘餘部隊在90 年代瓦解的最大功臣。當時柬埔寨領袖洪森與英薩利達成協議,英薩利率領赤柬最精銳部隊投降,換取國王西哈努克特赦,政府更委任英薩利部下繼續管理赤柬從前控制的地區,英薩利這個昔日最極端的共產主義者,因而得以經營寶石貿易致富。現在他被起訴,自然覺得被過橋抽板,洪森也十分尷尬,畢竟當時他說英薩利讓國家終結戰爭,立下大功,從前一切都可抵消。英薩利自然想,要是會秋後算帳,日後還有誰願意投誠?他的老部下也為他不忿。

2. 喬森潘在數年前已寫下回憶錄公開自辯,在國際社會獲得的同情相對較多。這因他把自己定位為赤柬同路人、而不是核心,事實上,他是西哈努克時代的一名部長,自言只是被波爾布特拿來當裝飾,因出身問題,從不被充分信任。他的支持者振振有詞稱要是擔任赤柬虛銜的文人也被判刑,那麼邱吉爾、基辛格等捲入不少人道災難,也應一早受審。由於喬森潘負責赤柬對外形象,被國際社會視為溫和派,也不像英薩利那樣識時務,現在一貧如洗,令一些人認為這名一派學者風範的老人不應被犧牲。

3. 英蒂麗以患上腦退化症(老人癡呆症)為由,獲准毋須上庭。以她當時的個人身分,其實並未躋身赤柬最核心,有婦女組織認為她被審只是作為丈夫和波爾布特的「替補機制」,並不公允;不少前赤柬軍官直接殺人,更應被審,不過他們目前在政府效力罷了。必須一提的是,赤柬雖極度仇視知識分子,但領導核心的教育水平卻極高,平均遠高於革命時期的中共、越共、馬共等,不少都是留學法國的精英。

英蒂麗是第一位持有英國文學學位的柬埔寨婦女,畢業於法國名牌索邦大學,回國後任教授,英薩利是她在法國的同窗;剛提及的喬森潘更是巴黎大學經濟學博士,回國後任教授;波爾布特本人也是法國留學生,幾乎死在他手上的西哈努克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殺人狂魔有溫文爾雅的知識分子魅力。這批人的知識分子味,到了受審時又忽然重新顯現出來,加上赤柬執政時間短,沒太多文獻留檔,令這些熟悉西方遊戲規則的精英容易應付。

4. 農謝在現存赤柬「四人幫」中資歷最深,波爾布特的領袖位置還是他讓出來的,原來按排順,他應在60 年代繼位當領袖。他最着重從大歷史角度為赤柬辯護,堅持赤柬是「愛國運動」,認為大屠殺的宏觀背景並非赤柬的極端政策,而是美國擴大越南戰爭、空襲柬埔寨,並策劃政變,令柬埔寨農村人口被迫逃往城市,造成種種經濟問題,才不得不以非常手段解決之。

這說法邏輯自有問題,但美國須對柬埔寨戰爭負責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也有人擔心要是逼得這些元老太緊,力主空襲柬埔寨、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的基辛格也會被牽連。其實西方學界一直有左翼學者以類似觀點為赤柬辯護,包括著名公共知識分子杭斯基,直到大屠殺被揭發,才逐漸沒有人敢高調為赤柬說話。

民眾冷淡歷史隨錢流逝

5. 最重要的還是現任柬埔寨首相洪森一直對審訊並不熱中。他源出赤柬,因逃避整肅投奔越南,後來被扶植為領袖,而他這支軍隊在早期犯下的人道問題也不少。洪森一方面擔心被翻舊帳,另一方面也擔心他的起家過程有新問題,因而對審判得過且過,理據大家很熟悉,就是柬埔寨要努力發展經濟,不要再浪費時間內耗云云。加上他在90 年代收編了不少赤柬殘餘勢力,以擴充自己的部隊,也令他自覺有責任保護他們。柬埔寨人普遍相信,洪森最希望這些赤柬高層自然老死,讓歷史問題自然解決。

面對這樣的景况,柬埔寨人民沒顯示太強烈的情緒,似乎赤柬的歷史已被全面消化,今天看見的痕迹,就是種種與赤柬有關的書籍在大街無處不在。金邊最重要的旅遊景點就是S-21 集中營和執行死刑的萬人塚,後者更交由日本公司經營, 「發展旅遊商機」,園地有迪士尼樂園式的地圖導賞,壓場亮點是死難者的骷髏頭紀念塔,無論當局怎麼說「保留歷史」,也難免予人消費悲劇的感覺。這不禁教人想起斯大林的名言, 「死一個人是悲劇,死一百萬人是數字」,殺一、二百萬人的始作俑者難辦,殺一個人的兇手才好辦。

2012年1月29日星期日

伊朗還有多少朋友?

【咫尺地球】美國對伊朗施加的壓力愈來愈大,除了要求世界各國對伊朗石油實施禁運,還聯同英法艦隊在霍爾木茲海峽「巡邏」,國內鷹派對這形勢頗為興奮,彷彿解決伊朗「問題」的時機快將到來。但即使不談國際道德,單談實力,究竟伊朗是否真的眾叛親離?

假如伊朗被攻擊,首先被聯成一線的,自然是敘利亞。在過去三十年,敘利亞是與伊朗關係最好的中東國家,一來阿薩德家族信奉什葉派的支派阿拉維派,已是意識形態最接近伊朗的政權;二來兩國有伊拉克、以色列等共同敵人,在黎巴嫩戰爭緊密合作,內地國際關係學者孫德剛稱之為「準同盟關係」。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剛接獲阿拉伯聯盟要求下台的最後通牒,假如伊朗戰爭這時候爆發,而巴沙爾仍能掌權,兩大亂局就可能掛鈎。敘利亞一直有計劃在最後關頭,攻擊被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雖然沒有勝望,但足以對以色列造成恐慌。因此在敘利亞問題解決前,美國出兵伊朗有大量包袱。

與敘利亞「準同盟關係」成美包袱

而伊朗支持的兩大激進組織:巴勒斯坦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都是西方擔心會聲援伊朗的重要盟友,而真主黨曾警告要是敘利亞、伊朗任何一國遇襲,都會發動報復。這樣一來,敘利亞撤軍後尚未建立強大中央政府的黎巴嫩,以及和平進程近年毫無進展的以巴衝突,都可能被捲入爭端。美國出兵前,也必須加以維穩,特別是哈馬斯的根據地加沙鄰近埃及,而哈馬斯的母體穆斯林兄弟會剛在變天後的埃及國會選舉大勝,華府不可能不投鼠忌器。

真主黨揚言報復出兵前須維穩

再者小布殊發動反恐戰爭後,在阿富汗、伊拉克建立的新政權脆弱不堪,伊朗卻對兩國建立了愈來愈大的影響力。伊拉克以什葉派為多數派,什葉派領袖都和伊朗關係密切,要是伊朗戰爭被上升為什葉派戰爭,剛稍為緩和的伊拉克局勢,可能重新被激化。

至於阿塔利班從前雖然是伊朗的敵人,但自從倒台後,卻有西方情報指兩者已建立合作關係;即便是親美的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也說要和伊朗進一步合作。伊朗一旦被攻擊,可能主動將戰爭擴大到阿富汗,讓美國多面作戰,因此美國近月已發出不少與塔利班和解的姿態,副總統拜登甚至說「從未認為塔利班是美國敵人」,可見世上確實沒有永恆的敵人。

尚有同情者金磚國或乘機進佔

假如美國不出兵,只是靠國際社會合作經濟圍堵,則歐盟各國當中,除了英法,其他都不會積極,那些債務纏身的南歐國家更會逐漸反彈。中俄乃至整個「金磚五國」體系雖然不希望伊朗擁有核武,但也希望保障伊朗合法貿易的權利,反而可能在宣示一些政策原則後,交由民企乘機大舉進佔伊朗市場。美國要強逼急需能源的中國制裁伊朗,唯一可能性是有明確共識,讓中國佔有「新伊朗」一定石油資源、或安排沙特完全取代伊朗對中國能源的角色,而這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中國分散投資的原則。

邏輯上,伊朗戰爭爆發的最大可能,是伊朗外交政策出現嚴重誤判,製造足以被天下譴責的把柄,例如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正式製造核彈、又或出兵鄰國,否則以目前狀態,它的盟友和同情者尚有不少,開戰的不可測性太大。對奧巴馬目前的選情而言,若單是為了選舉,並沒有動機要製造這種不可測性,假如台上是共和黨的小布殊,又當別論。

2012年1月15日星期日

訪狼之前﹕他朝君體也相同——並覆《致兔書》

刊登《訪豬書》後原應刊登《訪狼書》,但本周狼事忙,訪問順延下周。

日前喜悉《信報》博客石峻兄對在下撰寫《致兔書》予以指正,內容多涉及候選人與核心價值的關係,值得再談。

這裏把石兄的批評歸納為十點,以略作回應。

(一)石兄斷言在下挺豬,批評在下隱藏立場,「字裏行間露了餡子」,不像他筆下的狼營劉迺強先生「單刀直入,似足一個真的漢子」。不少朋友閱過《狼媽紮腳之謎》,卻斷言在下挺狼,就動機,有心人測度自無不可。只是對常人而言,天地不是非狼即豬;只有林㗖的粉絲,才有全亞太都針對林㗖的義憤。在下討厭以動機誅心論扣帽子,但為免石兄誤會不當他是「真的漢子」,唯有遵命以狼粉標籤,以示尊重。

(二)石兄作為狼粉,認為狼是「一張政治白紙」,難評,暗示評其價值觀必有偏頗。然而,不發聲並不等同白紙。豬狼均曾公開批評抗爭者破壞理性文化,反映豬狼均認為就是一些行為沒有違法,只要破壞他們認為要捍衛的文化,也會發聲。邏輯上,同一人以「人人有言論自由」為由,對學術自由、法治精神、邏輯習考受衝擊時不發聲,不啻默許政治文化的改變。故曰﹕愈是白,愈是黑。

(三)石兄作為狼粉,批評以支持者言論投射狼身為不公,並以英格蘭球迷不應連累「碧咸叔叔」為類比。在下深以為然,想石兄認同一旦「碧叔」聲名狼藉,英格蘭亦求狼得狼。在過去十年,最常發表有違核心價值言論的論家,主張限制個人自由、擴大政府權力、質疑三權分立、不滿「法官治港」、嘲弄「媒體霸權」、高呼國民教育是洗腦、動輒以「外國勢力」或「挑戰中央」上綱上線、以敵我矛盾看反對派、乃至質疑一國兩制根本的,其實不足十位。他們一律是狼粉,例如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兩任總裁邵善波、張志剛先生。狼一直擔任該中心理事會主席,其職員並非「球迷」,而是有上下從屬關係;在下為Roundtable理事會主席,絕不會聘用價值觀徹底相反的人共事,不用說倚為心腹。上述立場代表人物固然挺狼挺得「真漢子」,更被政圈視為狼代言人,狼並非不知。國外政客的支持者出現爭議言行,主角會說明後者不代表自己、不認同相關言論,否則無異默許。正如劉迺強先生要求豬與豬營言論切割,若狼三緘其口,被代表乃求仁得仁。

(四)石兄作為狼粉,認為狼豬都絕對遵從北京的意見,可見二人對核心價值的差別乃「偽命題」。豬固然不會違背北京,但只要沒有北京的硬指示,卻不會先發制人、挖空心思製造議題來破壞核心價值,後者卻是上述狼粉近年所為。豬用不覑在這範圍表現,連傳統愛國者也不用如此。

(五)石兄作為狼粉,認為質疑狼沒有仗義執言是苛責,因為豬也沒有。然而,對鍾庭耀被指為西方走狗,豬的回應是政治不應干預學術、公職人員不應隨便發表個人意見,暗示郝鐵川發言不當;狼的回應是不要對郝論太緊張,似不認為這是問題。狼說近年很多訴訟「不得人心」,豬說政府不應理會個別案例的政治效果、只應依法辦事,似對「訟棍論」態度有別。狼任公職時高調捲入劉慧卿「被支持台獨」事件,豬沒有這類前科。狼是批評媒體沒有對他仗義執言那位,這是誤會了媒體功能,別人才會反問其往績;豬沒有這類控訴,卻欣然接受媒體監督。

(六)石兄作為狼粉,認為筆者提及狼簽署劉迺強先生發起的、主張「社會利益」凌駕個人的《香港再出發宣言》不值一提,因為「政治口號作用只不過是聚集一群人,口是心非、口非心是是政治的經常現象」。恕在下不能苟同,恐怕對宣言期望甚殷的劉君與狼也不能。筆者對聯署的宣言,只要一字不同意都不會加入,這是基本道德。否則豬營中人當年何不聯署,交交劉迺強這位狼粉筆下真漢子?

(七)石兄作為狼粉,認為豬是強推遞補機制的林瑞麟的上司,而在下無「記得和提及」,是為偏頗。豬長期在政府,未免有太多難被記提之處,例如他很自豪的在莊豐源案捍衛法治,筆者就不記得。林瑞麟是問責局長,我們才覑重他的政治責任;近日譚志源局長推出新方案,起碼沒「落敗替補」的反智,其定案在豬任內,以狼粉邏輯,是否豬力挽狂瀾?在下卻記得在輿論僅有為落敗替補背書的幾乎全屬狼隊、特別是張志剛先生;他們並非政府中人,並無護航的職責。

(八)石兄作為狼粉,認為「豬身邊的人,不少也是曾蔭權競選連任的臉孔」,斷言豬難改革。然而當狼不斷表示,其競選團隊非管治團隊,狼粉何能斷言豬選團就是豬管團,而不會比狼管團海納百川?

(九)石兄作為狼粉,質疑筆者對狼營支持者跟在下的學術「討論」「還深有餘怒」,批評筆者「把這些私怨反射到第三者」。在下胸襟自然沒有石兄廣闊,但經歷數十論戰,緊密合作的昔日對手如恆河沙數。在次主權論爭,狼營劉夢熊博士對本人大力支持,是為私恩;筆者不認同劉博士一些觀點,但對其尊重,深信他良知猶在,非另一位劉君可比;而對後者,是沒有人會憤怒的。筆者舉例為的是論證邏輯,狼粉卻只看到仇恨;核心價值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以私怨視之的,恐怕不是在下。

(十)石兄作為狼粉,說在下有「路路皆通、到處逢源的本能」。但願如此﹕若沒有兩下子,下場早和好些學界朋友一樣了。這些文章只是對Roundtable的責任,我們不像三十會容許主席以「個人身分」入狼營,深信核心成員不應捲入其中、不應表態。其實,不斷說「石兄作為狼粉」是很小學雞的,道理若是道理,也不會因為動機而改變;竊以為狼粉以動機論閱讀世情似並不科學,石兄亦毋須從測度動機、質疑人格來否定其觀點。閱過全文,石兄難免堅信在下挺豬,但若非對狼深有期望、無意為豬得分,在下怎會在石兄感召前不細說以上各點,又怎會撰文為狼申冤?若狼營說「而我不知道石峻是誰」,怨石兄為此文見報的始作俑者,石兄難道就是豬諜?

在下無求於豬狼,但求退隱,然而防止反核心價值路線主導香港乃大是大非,做應做的事,午夜遇上夏蕙姨才能無愧於心,否則他朝君體也相同!致狼豬為的是訪狼豬,下一步筆者將與友人草擬核心價值約章,邀請候選人聯署,有把握假的真不了。在下也將於同一系列訪問曾鈺成先生,信息可自行猜度。至於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抱歉不便透露,引述迺強金句﹕「可怕吧!」

石兄自言「家裏只有一道門,等待的是真正的學問」。有人挨更抵夜等待錢、有人刷牙擦背等待愛,但都不及安坐家中就能等待「真正的學問」教人羨慕,這福份,愚弟是沒有的了。石兄命在下去月球當「搗藥玉兔」,甚是,不過豬狼好歹是香港領袖,石兄以兔並列,教人誠惶誠恐,也難掩心中興奮,筆者對何俊仁就懶得選動物邯鄲學步。石兄又命在下到月球陪伴嫦娥,更要遵命;保障了核心價值,常人自會寄情嫦娥。地球有石兄、劉迺強這些真漢子陪伴狼豬,我們自應從月球回火星,地球是很危險的。

2012年1月8日星期日

訪豬記——唐英年﹕真的假不了

過去一年,唐英年的民望一直不及主要對手梁振英,直到上月才拉近,然而以往遙遙領先的是他。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筆者作為後輩要說的話,已於〈致豬書〉刊登,這裏篇幅所限,只刊載對他十點質疑的問題與回應,而他將於其他平台發表的詳細政綱,這裏也不贅。

(一)車毀人亡 「再來一次,我一定不會這樣說」

沈﹕你與青年的恩怨,源自一年前你出席Roundtable周年活動時發表的「車毀人亡論」。那次以後,你有沒有反思?

唐﹕不但有,而且是不斷深切反思﹕我現在明白這不是最有效的傳訊,我會汲取教訓。事實上,我對青年充滿期望,也相信坦誠溝通的重要性,才不其然把你們當作自己子女一樣,像我曾說的「愛之深,責之切」。如果那次言論引起青年反彈、又或感到被冒犯,我衷心希望他們能對我這個上一輩的人諒解。

沈﹕時光倒流,你再來發言會說同一番話嗎?

唐﹕(笑)如果可以如果?再來一次,我一定不會這樣說。事實上,自從那次之後,我經常警惕自己用詞要恰當,這是公眾人物很好的一課。

沈﹕有親建制評論把參與示威的青年標籤為「廢青」,曾蔭權也認為青年只懂投訴。你離開政府了,認為這些說法客觀、合理嗎?

唐﹕我絕不認同,示威是香港表達言論的一種方式,只要不犯法、不擾亂秩序,示威和言論表達自由是必須捍衛的。我也不會這樣批評年輕人,我想年輕人有熱誠、多關心社會絕對是好事,這才是香港希望所在。

沈﹕用字以外,青年對你不滿是認為你不明白大家遇到的困難,你明白嗎?

唐﹕青年遇到不少挑戰和困難,我是理解而同情的。他們的困境可以從四個層面歸納﹕教育、就業和房屋,以及一個更高的角度,就是青年對社會公義非常重視,追求公義成了新一代的核心價值,這是非常可喜的。這四方面,都是我政綱的主要部分,我邀請了不少青年參與我的政綱撰寫工作,有信心在發表時能充分回應大家的疑慮。

(二)郝鐵川事件﹕「學術研究應留給學術界討論,公職人員避免瓜田李下」

沈﹕說到核心價值,似乎你說得比對手多,但具體究竟指什麼?

唐﹕自由、開放、平等、法治,是香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基本法》保障的重要部分。香港社會開放,造就了經濟發展的奇蹟,但是在平等方面做得不夠,這是下任特首必須正視的問題。香港也因為沒有意識形態束縛,有充分表達意見的自由,製造了文化創意產業空間。正如我被網民惡搞,你在facebook專頁貼我的圖有數千個「like」和「share」,我就真心佩服那創意,因為這代表了香港人活潑的思維和無窮生氣,這是內地目前難以容許的 。

沈﹕在學術界,對核心價值被蠶食充滿憂慮。中聯辦郝鐵川部長以「個人身分」批評港大民調不科學後,《文匯報》等不斷批評該民調「包藏政治禍心」,不少這些文章都是你對手的支持者撰寫的。你會否有實際承諾捍衛核心價值?

唐﹕在香港,每人都有自己的言論自由,但我認為關於學術研究的意見,應留給學術界自己來討論。我在政府工作時,經常強調不應發表「個人看法」,因為我要遵守政府的紀律,不會批評自己人,也不應利用「個人身分」說政府不方便說的話,因為這會容易引起誤會。就那些文章,香港人會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就言論是否失實、偏袒,他們看得出來。

沈﹕你的對手批評近年司法覆核「不得人心」,你是如何看?

唐﹕政府必須尊重法治為核心價值,每個決定都要審視能否在法律上站得住腳。判斷個別案例是否得人心並非我最關注的事,我更重視政府應超然於政治之外,依法辦事。例如莊豐源案,我很堅持必須根據法律條文處理,我明白今天這不是拉票之舉,但假如我們的法治不能予人信心,社會又怎能維持公義?

(三)二十年政績 「批評一事無成,是缺乏認識的說法」

沈﹕另一個批評是你在政府多年缺乏政績,例如你的扶貧委員會辦事不力。

唐﹕我記得在一個以公務員為對象的論壇,候選人都說明白公務員有辱無榮的辛酸,但真正明白就不會這樣說話了。扶貧委員會縱有不足,但是它承先擧後,例如我們推行了跨區交通津貼、兒童發展配對基金等,這些都是由委員會建議的,並得到撥款實行。另外,委員會令大家對貧窮問題更加認識,亦促進社企發展,這都是很重要的文化建構工程。

沈﹕關愛基金的進度,也被批評為欠理想。

唐﹕關愛基金主要是幫助安全網遺漏的人「N無人士」,目標是要起一個先導和識別作用,透過基金援助他們。所以關愛基金會提供搬遷津貼,予工廠大廈ṃ房住戶,這也是引領社會的里程碑。說它一事無成,是缺乏認識的說法。

沈﹕你的對手認為爭取CEPA是他的政績,那你最自豪的政績是哪些?

唐﹕作為政府主要官員,我們榮辱與共,不能輸打贏要,政府施政的成敗,我們都有份,既是我們的集體政績,也是集體責任。其中一件我認為最有價值的事是促成政府推動公平競爭法,因為這是最能回應社會監察不同霸權的訴求,這我在之前的財政預算案已提出,我希望本年立法會可以通過。

(四)沒有地產霸權? 「領匯扼殺了小商販和本土經濟,必須修正」

沈﹕說到「霸權」,你不是曾說香港根本沒有「地產霸權」,並叫青年人學習李嘉誠嗎?

唐﹕(苦笑)這些說話分別有前文後理,只是被濃縮在一起,才有這樣的效果。我的核心思想是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意思是不論大中小企業,都要在公平的環境下靠自己的能力去成功,所以我非常認同如果包括地產商在內的大企業,利用市場上的優勢去欺壓其他人,是一種反競爭行為,必須被取締。我只是認為把一切反競爭行為單單歸咎地產商,未免以偏概全。

沈﹕那你何以獨獨推崇李嘉誠?青年認為你是向首富擦鞋。

唐﹕說到與地產商的關係,我不認為我比對手更緊密。事實上,我當時還提及Steve Jobs、Bill Gates等,這不代表我肯定這些人的每一方面,更不代表我不明白政府有責任協助青年向上流動。有目標是青年的責任,而協助青年圓夢,是特首當選人的責任。

沈﹕說到地產霸權,領匯是其中一個民怨的臨界點,你是否明白?

唐﹕對領礇打擊了小商戶經營、扼殺了小商戶生存的說法,我本人是認同的,並感到很遺憾。因此我希望將來可推廣一些社區小經濟,例如我多次考察天水圍的天光墟,認為這是可考慮的模式,保護本土經濟以外,也創造就業機會。

沈﹕強積金是另一個與財金霸權相關的標誌性流弊,你認為有沒有調節空間?

唐﹕強積金總比沒有任何退休保障好,但它明顯有優化空間。在1991年,我曾提出設立中央公積金,可省卻不少管理費用,也可考慮交給金融管理局負責管理和投資。此外,就強積金的靈活使用賦予更大彈性,也是應考慮的。

(五)人人有屋住? 「躍進式口號我不會喊,但我的房屋改革更到位」

沈﹕你的對手最得民心的政策在房屋,你則被認為偏重商界。你認同嗎?

唐﹕政府宣布復建公屋是大家努力的成果,這是好的開始,但規模應予擴大、速度應予加快,在我的政綱會詳細講述。假如袒護地產商,根本走不出這一步。

沈﹕你會否提出「五年內人人有屋住」的口號?

唐﹕我不敢提出這些大躍進式的口號,大家明白建造樓宇也不可能這麼快,但我有信心我的房屋政策更可行、更人性化、也更徹底。

沈﹕你對手已提出全套房屋政策,你的有什麼顯著分別?

唐﹕其他候選人的重點是量化、指標化,我的政策則比較全面,會同時重視多樣化和優質化。除了主張加快興建公屋,以及提供專給年青人居住、過渡性公屋外,我深信整個房屋政策要從社區角度去思考,不能只是數字。如果只從數字去想,就會變成另一個天水圍。沙田是一個發展得較好的例子,有經濟活力、就業機會和社區精神。公屋亦不應倒模般千篇一律,例如郊區土地較多,單位可建大一點;予青年的也應就年期和面積提供更多彈性;最底數層則可以用來興建老人院,作為完整的配套。這是diversification和quantification的分別。

(六)二世祖 「我也曾與工人一起工作,也懂自己做衣服」

沈﹕社會擔心你不照顧基層,也因為你讓人有不知民間疾苦的二世祖感覺。你的人生有沒有比較刻苦的階段?

唐﹕我知道我的出身比很多人幸運,這是透過父母的刻苦,讓我有好的條件成長,因此我很希望回饋香港。但最初我也是由包裝部做起的,和師傅們一起食兩Å一湯、幾塊錢一餐的午飯,假如我不明白基層工友的生活,父親根本不會讓我接班。接班後,我面對不少挑戰,絕非一帆風順,若是那麼順理成章,也不會有那麼多富豪破產了。有人質疑我身為紡織世家而不懂自己做衣服,其實技術上我是懂的,不過我很少跟人說而已(笑)。

沈﹕說到背景,前人大代表朱幼麟不斷在專欄說你的耶魯大學經歷是「假學歷」,暗示有誠信問題。

唐﹕你是舊生,自然知道美國前副總統切尼也沒有完成學位。我在密歇根大學本科畢業後,到耶魯念碩士,但父親希望我提前回港參與業務,因此我沒有完成課程就回來。2002年加入政府前,我就向公眾解釋過。我不評論任何問題的動機,我信任香港人的智慧。

(七)二百元的蛋撻﹕「我落區十多年,不是每次都知會傳媒採訪」

沈﹕又有批評你和勞工界少聯絡,難以理解基層生活。

唐﹕在二十多年前,我出任勞工顧問委員會時,與勞工界朋友合作無間。當時我跟勞工界代表如劉千石、李啟明、鄭耀棠等,負責就勞工問題協商,長期服務金等政策就是這樣落實的。說來我關注勞工問題比很多人都要早,只是我沒有刻意向公眾展現這一面,以致被誤會只關心工商界,我是要檢討的。

沈﹕既然你認為你也有關心基層的心,為何你的社會形象不是這樣?

唐﹕我承認沒有刻意建立這方面的形象,一方面我不擅長作秀,另一方面我過去九年都是政府的一部分,只能盡力做好政府工作。其實在過去十多年,我一直定期落區,但大都沒有通知傳媒,因為這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沈﹕為什麼你不時製造二百元買蛋撻一類笑話?

唐﹕(笑)其實當時我不是買一個,而是買一打,我看不到價錢,那裏又有不同款式,包括燕窩蛋撻,我擔心一百元不足夠,所以拿出二百元……我明白要改變形象並不容易,但我會更積極和市民接觸溝通,不會輕易放棄。我相信只要把真正的自己呈現人前,社會會明白,我也是和大家一樣的香港人。

(八)龍與豬﹕「假如有人以為與公民社會合作是軟弱,我不認同」

沈﹕你對手的支持者說你「好好蝦」,泛民才傾向於你,你是否認同?

唐﹕我是平易近人,但也很「硬淨」和有原則。只是我深信現代政治家必須讓自己的權力受到公民社會、媒體和社會有效監督,才能真正有效施政;而且必須兼聽和包容,才可配合香港這個多元的國際社會。假如有人以為與公民社會合作、接受媒體監督就是軟弱,我不會認同,也會以實際行動告訴他們那條路是行不通的。

沈﹕你有沒有比人「蝦」過?有沒有具體事例證明你如何「硬淨」?

唐﹕我工作時是很嚴肅的,我肯定金融危機的國際炒家,不會認為我「好好蝦」,我們當時的回應是真正捍衛香港繁榮的「硬淨」和有原則。對此任總親歷其境,否則他這樣自負而無求的朋友,怎會無私地加入我的競選團隊?

沈﹕你的「completely rubbish」深入民心,但社會不知道你有聽民意的前科。

唐﹕當年推行商品及服務稅時,我料到諮詢推出後會引起社會較大的反彈,亦知道我的民望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但經行政長官同意下,我認為香港稅基狹窄,社會上應有一個知識型的討論。結果一如我所料,因為民意不贊成,最終我就沒有堅持推出。

沈﹕上次拜訪你家時你提及銷售稅,把它說成是累進稅,但學術上這是累退的稅種。大家驚訝於你對概念的混淆。

唐﹕對不起,也許我說得不夠精準﹕其實諮詢文件就有提過,我們收回來的稅收是會傾斜到基層,用以平衡稅收本身累退的角度,也就是通過後天的累進元素,抵消稅收本身的累退成分。可惜當時討論未去到這層次而已。

(九)蠢人論﹕「有人以為誠實是愚蠢,我不認同」

沈﹕選舉至今,「豬」和「狼」的比喻家傳戶曉,你的對手說社會不會接受「蠢人」當特首。你如何回應?

唐﹕我自己說話一向很有禮貌,哈哈哈……誠實也是我的宗旨,假如有人視之為愚蠢,「君子可欺之以方」,我絕不認同。香港充滿考驗,一個庸才無論有什麼背景,也不可能有我過去數十年的履歷。要評價一個人要看他的言行舉止,也可以從他的朋友去觀察一個人,我對香港人的獨立思考很有信心。

沈﹕坊間其中一個具體參考是根據維基解密,鄭經翰批評你「無能」。

唐﹕言論自由是香港核心價值,鄭經翰也有他的言論自由,我亦不會評論維基解密的真確性。我只能說鄭經翰與我仍是好友,而在我的團隊,不少人私下曾與我激烈爭辯,但我能團結大多數,因為他們明白我立場堅定、表裏如一。如果當選,我組織的政府保證用人唯才、親疏無間,這不是空口講白話的。

(十)誰穩中求變? 「捍衛核心價值,香港為勝而變 」

沈﹕你的對手認為目前是兩條路線的鬥爭,「求穩」和「求變」, 而你為了保護既得利益者,什麼也不會變。你如何回應?

唐﹕我會「change for the better」,為勝而變,不是為變而變;「捍衛核心價值,香港為勝而變」才是我的完整理念。

沈﹕體制內革新是否符合現實?

唐﹕自然現實。一些朋友需要說「穩中求變」,因為需要穩定公務員、商界、知識分子的憂慮,而我能得他們的信任,反而減少了變革的阻力,改變會更到位。認清一個目標後,就要整個團隊上下一心去做,我自己有這方面的經驗。

沈﹕那什麼應該變,什麼不應該變?

唐﹕香港人很能幹,在內地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起碼paradigm shift了兩次,社會自不會期望政府一成不變,但不等於認同革命性改變。我們必須一方面維護基本核心價值和社會穩定基礎,另一方面不斷找尋機會作出政策調整,令整體社會得益。

沈﹕換言之,你放棄了大市場、小政府?

唐﹕我認為政府應在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制度下,採取更主動的角色,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我們要stay ahead of the curve,必須促進經濟更加多元化、製造更多就業機會,社會才會穩定,核心價值才能被捍衛。

沈﹕你民望經過大起大落,還有信心當選嗎?

唐﹕我的選舉工程起步較遲,需要在離開政府後才可開始,而其中一位對手的選舉工程則做了相當長的時間,但隨覑市民認識真正的唐英年,我對選情充滿信心,原因很簡單﹕我對香港人的獨立思考和判斷力很有信心。

後記

唐英年的回應是真是假、能否教人滿意,每人自有不同判斷。畢竟「有圖有真相」,他對變革的承擔,在政綱出現前,也不是判斷的時候。跟他談話的最大感覺倒是他不像政客、不懂形象建構的奧祕,要他說很政治的東西很辛苦,但說他擅長的內容則很流暢,而且往往有出其不意的爛gag,這些往往最真摯。除了種種已廣為傳頌的笑話、金句,可幸衝口而出的也包括他對個別破壞核心價值言論的不屑,在今時今日我們沒有什麼期望的香港,這已教人欣慰。

2012年1月3日星期二

2011年十大國際新聞回顧(下)

【咫尺地球】六、歐債危機‧七、歐各國騷亂

2011年的國際大事除了已提及的美國戰略調整及其對北京的挑戰,也涉及全球出現的經濟危機及反資本主義風潮,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第六宗新聞:歐洲債務危機。其實歐債危機由來已久,自從歐元區成立,各國失去對貨幣政策的掌握,難以獨自解決本國經濟問題,熱錢輕易流進流出,經濟學者就預言早晚出事。結果德國近年愈來愈強大,「歐豬五國」的債務問題卻愈來愈嚴重,加上它們實行高福利政策,民眾普遍抗拒政府節省開支來抵債,令這些國家的政權都面臨倒台危機,歐元區也瀕臨分裂。雖然除英國外的歐盟各國,算是最終勉強通過了改革方向,但歐洲整合的前景已蒙上嚴重陰影,歐元能否繼續成為可潛在挑戰美元霸權的強貨幣,也變得不樂觀。

在這格局下出現的第七件大事,就是歐洲各國紛紛出現騷亂,例如英國出現近年罕見的城市暴亂,觸及經濟低迷、資本主義、種族矛盾等敏感議題,挪威也出現信奉極右思維的獨行槍手屠殺青年營,債務危機的前線希臘、西班牙等的群眾示威,更變成常態。

八、美「佔領華爾街」全球反資本

這潮流雖然不能與茉莉花革命相提並論,有其獨特的歐洲背景,但部分內容卻和第八件大事:美國出現的「佔領華爾街」運動遙相呼應,連香港也有所響應,反映全球正出現一股質疑資本主義流弊的思潮,但卻苦無對策,假如持續下去,足以為全球帶來嚴峻的不穩定性,乃至可與1969年的「世界革命年」相比。

雖然2011年同時在東非爆發大規模饑荒,令過千萬人受影響,但由於各國自身問題眾多,始終缺乏國際注視。但天災人禍作為一個整體卻足以稱為第九宗新聞,因為配合了「2012末日預言」,一些可能影響人類整體的危機得到廣泛關注,箇中代表自然是日本的9級大地震,和隨之引起的核危機。這波危機除了顯示電影情節可以變成事實,也反映核危機與日本官僚主理電力公司的態度密不可分,令不少國家立刻檢討危機應變模式,而全球層面的環保、反核運動也得到新焦點。

九、日地震核災危機應變響警號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的大地震頻率十分高,在動盪局勢中,更易造成人心惶惶,若配合其他突發事件,在2012年可能爆發人類信心危機。

十、喬布斯逝世

最後,科技發展在社會層面的影響也在2011年有所突破,例如美國把太空計劃的目標由月球移向火星,就惹來正積極發展航天科技的中國種種懷疑,以為是美國下放高科技予民間、已掌握其他高端技術的迹象。而美國研發出新的能源提煉方法,也有可能逐步減低對中東產油區的依賴,間接加強了它處理中東問題的彈性,也增加了中國的能源壓力。但對不少青年而言,2011年最難忘的國際新聞、即現在選出的第十宗,畢竟是「蘋果教主」喬布斯之死,因為他確實改變了新一代的溝通模式。其實這同樣有連鎖效應的,因為「喬布斯熱」放在以上天災人禍、科技範式轉移的框架內,已讓不少學者擔心,認為這代表人類愈來愈難脫離機器,以致一旦大危機出現,人類可能已失去回應的本能。

2011年固然大事處處,但只是2012年大變動的前哨。事實上,2012年已有不少「說好了」的大新聞,世界各國會出現領導交替,美國、法國等現任總統都不一定可以連任,原來毫無懸念的俄羅斯也爆發群眾運動,令普京重任總統計劃出現變數,兩岸三地也會有領導人變更。此外,伊朗、朝鮮等火藥庫危機處處,敘利亞、巴基斯坦可能造成區域衝突,它們一旦互相呼應,可能會造成近年最不穩定的時刻。我們雖然不相信末日論,但居安思危,加強對國際事務的關注,始終是應該的。

2012年1月2日星期一

2011年十大國際新聞回顧(上)

2011年發生了不少對未來可能影響深遠的大事,雖然難以從單一主軸涵蓋,但假如我們要選出十大國際新聞,其中一半都與美國在911十週年的戰略調整及其連鎖效應有關。

第一件大事自然是年頭在中東、北非爆發的茉莉花革命,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也門等政權先後變天,穆巴拉克、卡達菲等長期獨裁者倒台,而這些獨裁者不是西方盟友,就是卡達非那樣已「從良」的合作者。美國回應茉莉花革命的態度很簡單,就是只要這些新政權不是由伊斯蘭激進份子掌握,而美國核心利益所在的海灣國家像沙特、巴林等保持穩定,它不但願意接受現實,還會視之為民主的勝利。

不久後,發生第二件大事:9/11事件的頭號通緝犯拉登在9/11十週年前夕,在巴基斯坦被美軍擊斃,雖然他對前線襲擊的重要性已十分有限,但奧巴馬依然宣稱是反恐的重大勝利。雖然這兩件大事都有不少後遺症未解決,例如敘利亞成了中東爆發區域衝突的潛在熱點,伊朗在中東的重要性更為突出,不斷被以色列暗中攻擊,也有以巴衝突持續、巴勒斯坦爭取加入聯合國等事,但整體而言,華府已開始減低對中東的注視。

取而代之的是第三件大事:奧巴馬高調宣佈美國「重返亞太」,成為了9/11後華府最大動作的戰略調整,令中國外交界十分擔心。雖然美國官方口徑是從為離開亞太,一切只是戰略微調,但事實上這個「奧巴馬大戰略」不但有軍事圍堵北京的意味,同時也通過提出環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抵銷中國通過經濟整合成為亞太領袖的部署,令中國享有的十年戰略機遇期正式終結。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並非要完全制衡中國,而是希望中國保持一定強大,足以協助解決經濟危機,繼續購買美國債券,而又不足以挑戰國際秩序的既得利益分佈。由於北京忙於領導人交接,內政外交都以維穩為大前提,似乎還未想到最理想的應對方法。

在這局面中,中國為數已不多的堅定盟友都在2011年出現重大變化,可綜合為第四件大事。先是非洲的蘇丹一分為二,與北京友好的北蘇丹失去盛產石油的南部,而獨立後的南蘇丹親美傾向明顯,至今未肯接受中國的國書,這是中國近年在非洲發展的一大挫折,再加上非洲贊比亞選出憑反華立場上台的新領袖,都令北京「全方位外交」的成效響起警號。接著是中國的「全方位盟友」巴基斯坦和美國關係越來越緊張,有推測可能會被華府放棄、乃至肢解,又有推測可能會自我崩潰,中國如何回應,會是2012年外交界關心的焦點。至於北京另一個鐵桿盟友緬甸,軍政府也宣佈搞民主化,雖然成效未明,但美國已率先與其改善關係,令北京大吃一驚。這氣氛代初了2011年終結前的第五件大事:北韓領袖金正日突然過世,令東北亞政局出現大量變數,未來的北韓固然可能更依靠北京,但也可能逐漸崩潰、甚至像緬甸那樣投向西方陣營,配合美國重返亞太的部署,那時會是中國最大的噩夢。

假如我們以傳統的現實主義閱讀2011年,當發現中美角力已出現了微妙改變,中國終於要正面面對美方進取的佈局,能否繼續「和平崛起/和平發展」,當視乎2012年後新領導層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