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訪問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艾布拉姆斯(上)

【咫尺地球】中東北非發生茉莉花革命後,華文媒體常見左翼學者的分析,對美國右翼聲音則較少報道。筆者為此剛到華盛頓訪問了美國右翼領袖艾布拉姆斯(Elliott Abrams),他是職業律師,曾於列根及小布殊年代擔任幕僚,現職外交關係協會中東研究部資深學人。在小布殊任內,他是新保守主義紅人之一,曾擔任總統特別助理及國家安全會議近東與北非事務高級主任,後升任副國家安全顧問,主理布殊政府對中東的「輸出民主」政策。他對奧巴馬政策自然大不讚同,相信新保守主義並未式微,觀點值得注意。

□沈旭暉 ■艾布拉姆斯

□作為前朝統籌中東的決策者,你認為中東及北非現在的情况是否意料中事?
■精簡的答覆我會說「不」,但亦不完全屬意料之外。早於2003年,布殊總統已警告此類獨裁政權基本上是不穩定的,華府亦於去年1、2月成立埃及工作組,定期與埃及官員會面,曾警告若穆巴拉克操控大選、試圖讓兒子繼位,埃及將動盪不安。我們雖未有預測到埃及的局勢發展,但絕對有警告情况會很困難,所以我們相信布殊推動中東民主的立場是完全正確的。現政府的態度則是比較不清晰的。

□類似革命會在其他地方出現嗎?
■突尼斯革命後,我曾撰文探討事發因由,認為問題並非出在制度,而是出自家族的管治,即本阿里總統和他的夫人。這情况會在哪裏複製?答案自然是利比亞和埃及,因為兩地都是家族式獨裁統治的,所以我早認為突尼斯的方程式會應用於兩地。起初我認為敘利亞會是例外,雖然當地也是家族式獨裁統治,但打壓卻異常的強,慶幸我的估計錯誤,敘利亞示威已開始升溫,大概是資訊科技發達的原故,令阿薩德無可能像父親般武力鎮壓吧。

需釐清「偽共和」與君主制

□那其他鄰國呢?巴林和沙特的動盪是否最出乎意料?
■我們必須釐清「偽共和」與君主制的分別。所謂偽共和即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利比亞、埃及、敘利亞等國,它們的選舉受操控,統治家族勢力龐大,政府的合法性受質疑。君主制國家則有點不同,王室有一定程度的合法性,例如在約旦及摩洛哥,王室比政府相對有優勢。若然人民不滿經濟環境,責任在總理而非在國王、君主,因此那裏的局勢還是相對穩定的。

奧巴馬沙特政策純利益主導

□布殊既要推動中東民主,為什麼支持沙特的君主制度?
■他曾答過這問題,說民主與國家傳統文化是不應有衝突的,例如丹麥、瑞典、英國等有國王,日本則有天皇,但它們都是民主國家。我們曾對沙特等阿拉伯國家說,「則使你們抗拒西方民主價值,也必須承認國家始終不是王室的私有財產,最終有必要與人民達成某方面的管治協議,共享國家財富」。當然是說得比較有技巧。布殊曾指出民主自由化是世代工程,意思就是鼓勵沙特向君主立憲制發展,對此我們是清晰的。只是沙特王室極之反對任何民主化或議會制,例如他們痛恨科威特的議會,最終我們稱沙特為「負責任政府」,以減低爭議,其實已是暗示他們要民主化了。此類國家自然有需要改革進化,但也得配合國情,按步就班,成立一種社會契約,讓絕對君主制終止,受某種形式的議會制衡。奧巴馬今天的沙特政策失去了布殊時代的積極性,變成了純粹利益主導。
反戰碰正「中東波」 軍費為重要考量

□未來還有什麼可能出現的新形勢?美國會加強在中東的部署嗎?
■先是也門吧。新聞已有很多報道。其次利比亞,它根本是一個管治無效的國家,以致大面積的國土尚未開發,假如利比亞變天,新政府必定會衡量石油在國際市場的價值,正如伊拉克現正大量輸出石油,企圖成為石油大國,那時美國就有更大角色。至於美國傳統盟友方面,只有沙特東部比較混亂,若東部省份推動獨立,情况會比現時更亂,會令人擔心突如其來的石油供應改變,會否影響美中等石油入口國,屆時我們將會需要一段時間,去令世界石油價格回落。

□不少外交學者認為伊拉克戰爭標誌着理想主義的終結,因為美國民眾會在未來數十年傾向反對牽涉入此類戰爭。你作為當事人,認同嗎?
■我認為這說法是錯的。越戰1975年結束,美國立即興起此類「不再牽涉戰爭」的呼聲,5年後美國卻選出一個列根總統,外交思維極之剛猛,並介入阿富汗及中美洲多國。所以即使2007年以後,美國民眾似乎不想再牽涉戰爭,卻碰正「中東波」及利比亞等問題,逼使奧巴馬一定程度上要介入,只要總統知道方向,民眾是會被說服的。列根的支持度一直高企,因為他能夠說服其外交政策有利於美國,所以我們不擔心民意。民眾擔心的其實是另一問題,即財力。他們可能會說:「我同意這場戰爭,但國家無錢支持。」這難題是需要正視的。奧巴馬最大的問題是不斷裁減軍費,其實軍費連年減少,已不能再減,防長蓋茨亦認同,但奧巴馬政府卻認為醫療、福利等議題比軍費更重要,這就令美國在中東的政策選擇大大減少了。

(下篇預告﹕假如布殊還是美國總統,會如何處理茉莉花革命﹖)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文理學院副教授及對外關係統籌主任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