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星期五

了解國際關係本質— 那些選新加坡的國際學者

近日,香港行政長官談及讓學生了解國際關係的本質,令人鼓舞。然而,國際學者會選擇香港嗎?這卻是另一個問題。近年,筆者不時到新加坡院校交流,似乎不少行家雖然曾獲香港院校的聘書,但最後選擇了獅城,與二十年前的趨勢剛好相反。這是什麼原因?

首先,新加坡是國際學者能容易融入的國際都會,學校教學語言必然是英語,絕不會有其他學生高呼「為什麼不講普通話」,也不會有海外學生因為太多本土語言授課而沒有選擇。這環境無論是對營商還是生活、研究還是教育,都先天與國際接軌。新加坡雖然以華人為主,但堅持是「說英語的華人社會」,也堅持維持三成非華人公民,這樣的國際氛圍,恐怕是香港永遠難及的。

尊重人才 發揮所長

此外,新加坡作為一個獨立國家,需要大量研究國際局勢,關注點是全方位的。由於地理位置,令新加坡要兼顧不同地緣政治,重點包括東盟、中國、美國、伊斯蘭世界及印度次大陸,有不少研究中心與專才負責這五大板塊,不像香港只看重與中國內地整合。

在技術層面,財經、能源、商貿、賭博及物流一類產業,當地都有專門研究所,專才也可選擇軍事或航天科技等行業,不像香港有這些天分的學生只能出國。當這些領域成了氣候,世界學者自然經常造訪,慢慢形成一個天然交流中心。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樞紐就是這樣建立的。

結果,即使在生活層面,中華、西方、東南亞、伊斯蘭與印度這五大文明,都有不少配套設施在新加坡存在,不同背景的專家都會找到本身圈子,同時也能輕易進行跨文化交流。一個印度專家在香港容易適應,還是在新加坡容易適應,不言而喻。

更重要的是,對國際人才而言,新加坡入籍政策雖然近年已收緊,但還是十分歡迎的。他們有時會為了下一代的教育質素與生活環境,或讓子女生活在「天然東西文化交流社會」而選擇新加坡。雖然有些兒子會因為逃避兵役而離開,但整體而言,成為新加坡公民享有的福利,例如房屋政策,即使對西方人來說,也有一定吸引力。但他們即使留在香港落地生根,也鮮有政策優惠。

況且,新加坡基本上尊重精英及知識,也認同國際化,國際精英來到不會感到不受歡迎,更不會受到民族主義者挑釁。住在新加坡的國際精英都明白,當地政府不太希望評論本國政治,但基本上言責自負,起碼不會無中生有,海外留學生不會被當作「外國特務」處理。但在香港,在「外國勢力論」盛行的今天,外國精英要承受的風險遠較從前增加,僑民流傳的資訊也愈來愈不正面。這樣的趨勢一旦持續下去,香港要吸引國際人才只會愈來愈難。再過五十年,又會怎樣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