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星期三

全球抗爭系列:厄瓜多爾離開OPEC之後

近月由香港、蘇丹開始的全球抗爭運動,在南美洲出現的除了智利,還有油國厄瓜多爾。雖然運動已暫時休止,但結構性問題尚未解決,會否死灰復燃,言之尚早。

厄瓜多爾和委內瑞拉是OPEC在南美洲的兩個成員國,由於擁有石油,也就有了和列強討價還價的本錢。上任左翼總統科雷亞就是利用境內油田和軍事基地兩大王牌,在美國、中國之間周旋,更把香港企業玩弄於股掌之上。到了現任中間派總統莫雷諾當選,乾脆決定退出OPEC,此後將不再遵從控制國際油價的「生產配額方針」。

然後,他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大舉借貸,希望振興經濟,而IMF貸款的條件,一貫是落實「真市場經濟」,放在厄瓜多爾,就成了取消燃油補貼、改革稅制、緊縮政策、國企私有化等一籃子公式,以換取石油業的結構性改革。今年夏天起,莫雷諾政府不斷與IMF、世界銀行、美洲發展銀行談判,取得三方共100億美金貸款,反映他得到商界、軍方、國際社會支持,並非虛言。

然而這些舉措,令習慣了燃油補貼數十年的厄瓜多爾民眾大為不滿,油價急升30%,公共運輸業界群起抗爭,發動全國大罷工,不久得到各界聲援。其他stakeholders,包括學生、工會、原住民等紛紛加入示威,特別是一貫勇武、曾推倒幾任總統的原住民加入,令抗爭者士氣大振,示威者不時堵路、焚燒輪胎,一時全國陷入癱瘓。莫雷諾則毫不猶豫,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更乾脆把首都搬走,聲言長期抗爭。


回應示威訴求快 禍根未解

既然警察成了運動新主角,各地常見的激進場景又出現在厄瓜多爾,軍警鎮壓造成10死、千人傷。這樣下來,除了本來的反對緊縮開支,又添加了警暴議題。但拉美國家處理這類議題經驗豐富,不久政府就務實回應,和反對派談判,最終宣布撤回改革,重啓燃油補貼,暫緩緊縮政策,群眾的訴求幾乎全部落實。雖然好些反對派組織、議員事後被秋後算帳,但局勢總算比鄰國智利快平息。

民眾拒「IMF公式」 商界懼福利主義
然而,這不代表厄瓜多爾的Root Cause得到解決。正如《金融時報》分析,拉美經濟難以發展,更多是因為過於依賴出口,忽略教育及基建。IMF在10月中發表的環球經濟預測,指南美洲經濟增長緩慢,本年只有0.2%;無論這分析是否對症下藥,厄瓜多爾此刻負債、赤字嚴重,群眾一方面把左翼政府選下台,另一方面不能接受IMF公式,長此下去,看不到解決辦法;兩派上台,都會把對方製造為天敵。

這一波群眾運動,在現政府眼中,自然是前總統和委內瑞拉等左翼勢力顛覆;但到了左派上台,又會把一切動亂都形容為美國這個「外國勢力」的黑手。拉美民眾始終認為,自由經濟帶來的是企業對民眾的剝削,企業賺取暴利,民眾卻要承擔生活成本急劇上漲,自然不公平;但商界對福利主義的恐懼,只會更深。厄瓜多爾目前正是大和解的契機,但假如解決不了局勢,鄰國委內瑞拉由天堂變地獄的殷鑑不遠,徵兆亦不妙。

沈旭暉(GLOs創辦人、中大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