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巴基斯坦、沙特、摩洛哥、以色列一周內先後遇襲,其中巴、沙、摩三炮明顯由蓋達策劃,俄以兩國則屬自願連鎖。與其說這是對布殊「反恐勝利」的反諷,不如說是一份「新蓋達施政報告」。
拉丹九一一後被升上神台,近日其保鏢阿德爾正式成為蓋達第三號人物,新人事新作風,自然要公告蓋達成功重組:通過五地時空交錯襲擊,表明權力已下放至各地領袖。他們相見不相識,比「舊蓋達」巨頭在反蘇戰爭結盟更符合現代管理效率,亦表示蓋達重新制定下列「施政方向」:
倒薩速勝拉丹再成龍頭
一、阿富汗戰爭後,蓋達與車臣、印尼等民族恐怖分子合作,保持曝光,因而對回教原教旨主義有所妥協,卻無奈受前者拖累,令各國借「反恐」自我整頓的興致大增。所以美伊戰爭時,拉丹「挺薩」只是對民族主義者「統戰」,口惠實不至,更刻意等薩達姆垮台才讓恐怖襲擊出爐。美軍速勝不啻新舊蓋達的交叉點,令拉丹保持跨國反美龍頭地位,不但重新吸引世界公民加入反美大業,更令民族主義盟友的羈絆得到減輕。
二、從拉丹的財力和人脈可見,其強項是破壞,弱項是建設;蓋達的成功秘訣,在其全球網絡廣度,而不在個別支部的絕對深度。九一一前後,蓋達借阿富汗為大本營,一度調整發展方向,加強對支部的縱向控制,希望它們粗具國家規模,以求隨時變身政府。蓋達領導層卻因此被縱深集體暴露,令其不知不覺步向「正規恐怖主義」,受到重創。五波襲擊捨縱取橫,讓各地支部「半脫鈎」,正是一種反正
襲擊針對經濟建設
三、蓋達的終極目標為建立「無美中東」,舊策略為「驅虎吞狼」:挑釁美國出兵惹怒穆斯林,犧牲一二國,再讓群眾推翻所有親美傀儡。然而這策略過分迂迴,反而把博弈主動權授予美國,所以「新蓋達」寧願避免美國干涉,直接衝擊沙、摩等政府,逼使其化為警察國家、高調「反恐」,來與民眾徹底對立。
四、昔日恐怖襲擊多針對美國利益,摩洛哥卻為西班牙後院,受青睞明顯與西、摩兩國高調支持美國攻伊有關。襲擊又以經濟而非人命為對象:去年的峇里大爆炸,令該旅遊聖地營業額下降九成,卡薩布蘭卡身為「北非上海」,更不能承受恐怖襲擊之輕。可見「新蓋達」有見布殊的分贓外交明目張膽,擔心全球甘為牛後,所以決定擴大打擊面,「提醒」各國親美的代價同樣可觀。
異見作家Tariq Ali把美、回並列為「兩大原教旨主義」,連教宗也難分辨布殊與拉丹何人才是末日前夕的「敵基督」:只因縱然恐嚇程度軟硬有別,這份富蓋達特色的「施政報告」,卻與布殊的國情諮文,異曲同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