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2日星期三

沙特恐怖襲擊統戰激進教士

蓋達血洗沙特平民區,既不避忌在回教齋戒月大開殺戒,亦不惜以婦孺為對象,被認為是兵行險着。為人忽略的是,襲擊不單製造了恐怖,更是通過威迫利誘雙重手段,來統戰沙特的激進回教領袖。

蓋達以回教原教旨主義為主導思想,而原教旨主義的興起,則源自教徒對沙特王室在海灣戰爭容許美國駐軍聖城這一「邪惡」舉動的嘩然。早於1991和92年,原教旨領袖便曾向沙特國王法赫德遞交《請願書》和《勸告備忘錄》,以求對政權進行和平演變。其主張處處以與現代化相對的「再伊斯蘭化」為中心,但真正得人心的卻是兩大訴求:反西化、反腐敗。和平演變失敗後,原教旨主義自我武裝,雖然手段有別,但目的則一。

吊詭的是,沙特的當權教士溫赫比主義(Wahhabism)原來就是回教的激進派、原教旨主義的鼻祖,甚至塔利班也是巴基斯坦「溫赫比培訓大學」的高足,理應是蓋達同路人。他們在過去十年,卻一直支持沙特王室鎮壓原教旨主義,甚至發出稱為fatwa的宗教指示宣布蓋達為異端。這固然與溫赫比與沙特王室結盟兩世紀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原教旨的反腐敗主張,已直接影響當權教士的既得利益,因此溫赫比教長只能與腐敗而親西方的王室,結成不神聖利益同盟。

這次蓋達襲擊,對溫赫比教士便有雙重啟示:他們要是繼續與沙特政權合作,則會在恐怖襲擊中玉石俱焚,此為「威迫」。襲擊以無辜回教婦孺為對象,反映原教旨主義已放棄「體察民情」的文宣,當權教士「剝削人民」和蓋達「殘殺人民」都已成為為達到「再伊斯蘭化」這崇高目的的「必要之惡」,無形中減輕了對溫赫比作風腐敗的壓力,此為「利誘」。以武力高高舉起反西方主義,卻把另一手的反腐敗輕輕放下,堪稱一種富蓋達特色的統戰策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