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日星期六

輻射特工案的結構性前瞻

俄羅斯特工利特維年科被神秘毒殺,由於涉及輻射,已被看成大殺傷武器擴散的微型恐怖行為。調查幕後黑手一如估領袖遊戲,屬新君王們的專利,但我們從中不妨預測一個結構性現象,就是涉及特工的政治暗殺會否愈來愈多。

特工缺乏復員制度

9/11 後,美國重新認可特工「維護安全」的行為,大力加強國土安全部的行政裝備,以往屬於聯邦密探和中央情報局的特工得到全新支援,進入事業高峰。不少資深特工表面上離開政府,其實是轉道私人機構,例如伊拉克戰爭催生的新興行業「承包商」,讓不少華府友人以私人方式管理伊拉克,內裏自然包括職業特工隊。歐洲各國配合反恐,也普遍縱容特工勢力膨脹。到了今年,反恐需要被調低,連英美都也釀調整政策,國會很可能縮小相關開支,人已在江湖的特工面對失業困境,究竟如何自處?除了自我增值轉型,他們最大的出路就是(降價)搜尋新客戶、特別是各國以外的新客戶,例如黑市大亨、秘密幫派和老實商人,因為這起碼少了叛國的麻煩。

評論員和媒體習慣一切以小見大、無限上綱,其實不少政治趨勢源自非常微觀的切身問題,例如官僚結構如何保障自身利益而影響國際關係,就是美國學者近年發掘的新興趣。冷戰結束後,來自蘇聯和東歐的大批特工流落街頭,種族隔離後的南非又淘汰了一堆過剩專才,他們除了靠販賣回憶錄度日,就是改投「明主」,於是九十年代恐怖主義全速發展,也復興了僱傭兵這行業。

出兵科威特自辯的「結構性理據」

剛被判死刑的薩達姆庭上自辯時,相當耐心地向法官解釋﹕要是伊拉克不入侵科威特,兩伊戰爭期間入伍的新兵就無所事事,復員又沒有合適工作,「唯有」通過戰爭解決問題﹕ 由於西方當年支持他抗衡伊朗,卻沒有顧及善後,也有他們的結構性責任。當然,各方視之為強詞奪理,但這也反映了不少大趨勢都不一定源自無可無不可的野心,正如蘇聯撤出阿富汗後,西方支持的「聖戰士」在想何去何從,不少人其實想回家,但是英美支援反蘇的資金並沒有包含復員金,於是拉登得到最後勝利,將他們收編成蓋達,也為前線戰士解決了生計,和更重要的身分問題。

由此可見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剩餘戰士,以及英美的過氣特務,都有社會經濟層面的共性,結果前者加入的是恐怖市場,後者則加入非國家特務市場。後9/11特務為顯示反恐時代學得的新技術,來淘汰冷戰遺下的前輩,自然要使用種種奇幻戲劇性做案方法來吸引買家。年前黎巴嫩大亨總理哈里尼被謀殺,就涉及高科技軍隊式炸彈爆破,當時評論就懷疑是某國軍隊所為。「似可敵國」對經手特工來說,是最具宣傳效用的CV,正如這次毒殺俄國特工的高手也被懷疑是政府外腦,百倍身價同樣可期,類似好戲只怕陸續有來。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