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6日星期一

麥凱恩救市哲學與老羅斯福

【咫尺地球】當金融海嘯成為美國大選首要議題,麥凱恩和奧巴馬的救市哲學,已成了兩人的最大差別。然而無論勝出的是誰,甚或就是布殊繼續在台上,也彷彿已宣告列根經濟時代的終結。然則在經濟層面以外,理應是自由市場堅定捍衛者的共和黨,應怎樣向歷史交代?麥凱恩又如何繼續顯示自己是改革者?

干預「對人不對事」

面對危機,奧巴馬代表民主黨主流態度,認為政府有責任調節市場運作,以免在金融市場勝者全得,相信政府也應主動完善社會福利制度。對評論員而言,這並沒有意外驚喜。但麥凱恩一方面要維持「建制改革者」形象,另一方面卻要爭取共和黨保守派支持,唯有走出一條「對人不對事」的路線﹕強調加強監管金融機構內部運作,但反對大規模動員政府調節整個制度。因此,他不斷渲染投資銀行高層如何揮霍無度、不惜拿布殊任命的證監會主席考克思開刀,希望選民相信共和黨的理想制度本身沒有問題,只是其內部倫理出了問題。假如奧巴馬代表的是宏觀干預路線,麥凱恩提倡的,就是相對的微觀干預。

問題是,美國政府要宏觀干預,不一定要改善管治和執政能力,只需大刀闊斧擺出幾個姿態,倫理就會改變。但要微觀干預、加強監管,卻必須提升管治和執政能力。那時候,也許政府還是小政府、市場還是大市場,但政府對既定方針的干預能力,卻可能比現在強大。麥凱恩的「change」和奧巴馬的「change」之不同,全在於此。

老羅斯福力倡「公平交易」

歷史上,像麥凱恩這樣的微觀干預共和黨人,其實頗不乏人。尤其是在小羅斯福總統推出「新政」前,不少共和黨領袖,都對自由市場的內部流弊不滿,最著名的是被布殊視為偶像的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老羅斯福任內除了開疆拓土,最著名的政績就是推動「公平交易主義」,大力取締企業壟斷業務,有「托拉斯馴獸師」之稱,又主張加強監管商業和鐵路。對他而言,自由市場固然是金科玉律,社會福利政策也不見得值得支持,但一旦發現市場充滿不公平競爭,政府就不應畏首畏尾,而要主動干預。後來,老羅斯福的繼任人塔夫脫背棄了公平交易主義,他甚至憤而退出共和黨、自組「進步黨」參選總統,雖然失敗,但已是美國第三黨運動的輝煌一頁。

麥凱恩曾明言自己是「老羅斯福共和黨人」,似乎就是要繼承上述遺產。假如他走的是這路線,而自由市場基本教義派繼續存在於共和黨,則美國像老羅斯福自組政黨時期那樣出現三派並立,並非不可能。畢竟,麥凱恩和老羅斯福有頗多相似之處,特別是二人都不喜歡資本主義精英的排場和氣焰,不少施政的針對對象,都是同一陣營內的富有對手。面對目前困局,麥凱恩路線大概也只能這樣了。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 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