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30日星期六

外國駐港領事 眼中的回歸十年

【咫尺地球】內地媒體鋪天蓋地報道回歸十年,報得一片福佳,有問港人是否真的既福且佳,我不知道。民間團體籌備七一遊行 贈興,籌得高呼福佳,有問特區是否山雨欲來,我不知道。想知道的,倒是這些constructed reality以外,國際社會如何看香港這十年?本周中大亞太研究所邀請了八位駐港領事,與學者研討回歸十年的香港涉外關係,雖然他們都是很專業的外交官(也就是說話很外交),必會恭喜香港的成功,但客套背後顯示的香港剩餘價值,也彌足我們深思。

澳洲 ︰亞洲國際都會與廣州國際都會

澳洲總領事Murry Cobban認為,香港經濟復蘇的數據,顯示其經濟愈來愈傾向大陸化,只對泛珠融合一類議題感興趣,原來的「亞太」經濟中心身分。開始名不副實。長此下去,「亞洲國際都會」,會否進一步退化為「廣州國際都會」?這不是領事能公開說的,但我想,我們問了他的問題。曾幾何時,特區中央政策組有所謂四大涉外關係顧問報告,分別研究廣東、台灣 、東南亞、東北亞,但目前除了廣東研究愈研愈多,其他的或徹底取消,或大幅濃縮,似是一葉知秋。

德國 ︰從法輪功遊行學習

德國總領事Frank Burbach從兩德統一的經歷,讚嘆一國兩制 的成效,並為德國超越英國 成為香港的歐盟最大貿易伙伴而自豪。然而他認為,香港對中國發揮的最大貢獻,並非什麼平台,而在於通過香港學習應付示威,因為反世貿示威遲早在北京出現。而他看見法輪功自由在港遊行,覺得很「amazing」。可惜,不少人不明白示威文化有正面價值,不了解「遊行嘉年華化」對釋放社會潛能的正面效益,長此下去,北京會否失去學習對象?當然,問題又是港人問的,但背後的立論,無疑是主流國際社會的認同。

墨西哥︰第三世界的過渡橋樑

墨西哥領事Mario Leal透露,墨港貿易總額,居然佔對華貿易過半,又正在策劃香港直飛墨西哥城航班,希望香港成為中國和中南美洲的交流中轉站。同場的匈牙利領事 Istvan Darvasi同樣正面,說他們已成為與港貿易額最高的東歐國家,鼓勵港人通過布達佩斯認識東歐。很好很好。問題是,港人對「西方」以外的國家視野,並沒有隨着這些數據同步增長;恰恰相反,對它們的基本認識,恐怕還不如冷戰時代。內地願意從語言文化了解墨西哥、匈牙利的人,有一個穩定比率,而且在「全方位外交」配合下,受到特別優待。二十年以後,內地是否還需要香港聯繫第三世界經貿?

在過去十年,特區政府曾以930萬委託Burson-Marsteller顧問公司研究「亞洲國際都會」的定位和飛龍商標,超可愛;又以970萬委託InvestHK公關公司在海外唱好香港,勁偉大;卻沒有任何部門或什麼委員會,專責培養港人愛國以外獨立思考的國際視野,無奈中,又七一了。塘水裏的塘魚,朋友,你寂寞嗎?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