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3日星期一

梅德韋杰夫.曾蔭權.塔維斯耶夫.劉兆佳

【咫尺地球】曾蔭權上周訪問俄羅斯,獲俄總統梅德韋杰夫高規格接見,不少俄國人頗感意外。為了解大國俄羅斯為何對菲律賓總統口中的「一個省長」如此重視,筆者致電一位俄羅斯朋友請教,他是曾蔭權訪俄的內部知情人,也有學者背景。論級別,這電話是不對等的,不過論國際關係研究身分,或勉強平起平坐。

電話接通了。

原來梅德韋杰夫決定接見曾蔭權前,俄方曾討論良久,因早前訪俄的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雖然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級別,但只得到副總理接待,令俄方內部有人提出「特首級別更低論」。這位朋友笑說假如曾蔭權覺得與有榮焉,應感謝車臣分離主義分子——筆者大吃一驚,擔心港獨勾結車獨,忙問其詳。

克宮高調接待曾蔭權有玄機

原來,與俄羅斯政府關係密切的富商以往視倫敦為投資熱點,令那裏有了「倫敦格勒」之稱。但自從英國不斷收留從車臣出走的車獨人士,例如在俄羅斯頗具盛名的塔維斯耶夫,俄國就指示富商分散投資。歐洲各國多有收留車臣「亂黨」,也不為莫斯科所喜,因此俄方開始認為身為前英國殖民地的香港既有英式制度,又懂中國國情,說不定可以取代倫敦,才決定「統戰」曾蔭權。由於烏克蘭總統已決定接見特首,俄方擔心假如梅德韋杰夫不見,有人就想多了。

他又透露,梅德韋杰夫把原訂的40分鐘會面臨時延長為2小時,又說考慮下次訪問東亞時順道訪港,給足面子,說不定香港還可以和一些俄羅斯自治單位緊密合作云云。對等嗎?據他解釋,俄羅斯聯邦的自治共和國、自治區都名不副實,根據俄羅斯憲法第3條,早說明這些自治單位不享有主權,不少又是俄方授權建立出來的形式主義東西,並非主動加入聯邦那種,卻能參加個別國際會議,香港應該很熟悉……我對他說,跟胡主席說好了。

這類對話是筆者日常生活一部分,在此分享是回應一些讀者關心,這裏自會繼續評論香港涉外關係。不過這陣子確受到「壓力」——來自《明報》編輯的壓力,投訴筆者將次主權相關文章連同終篇都放到《信報》論壇,希望最後的句號出現在本報。雖然實在沒有什麼補充,但作者是沒有次主權的,遵命狗尾續貂﹕

對劉兆佳教授文章感欣慰

筆者周二在《信報》發表《最後的次主權》一文,回應數位朋友,翌日劉兆佳教授在《信報》發表《授權還是次主權》,不少媒體和朋友追問是否覺得官方打壓,又有誤將劉教授與論爭另一方混為一談。筆者認真說一遍﹕對劉教授的文章感到發自內心的欣慰。對此有興趣的朋友可細閱上述數文,抹調語氣用字,可發現《最》文和《授》文的共識超過九成﹕

●劉認同「次主權」是西方新興學術思潮,不是另一方說的「偽學術」。

●劉認同「正反雙方其實對事情的具體內容並無分歧,即是香港是中國主權下的地方單位,其國防及外交事務由中央處理,通過授權,即通過基本法,香港可以處理一些涉外事務」,即否定對方說筆者鼓吹另一種「次級主權論」。

●劉說特首致電菲總統是基於APEC建立的私人關係,筆者前文曾說若只基於APEC機制致電而沒有得到中央認可就是粗疏,兩者沒有衝突。反而是劉說菲總統「接受」特首致電,這位總統又反口不接受罷了。

●劉說剩下來的問題是「用詞不當」,並列出嚴峻後果﹕「會令一些人覺得……」這只是客觀事實的陳述,論爭另一方自然代表「一些人」。筆者一直認同只要「一些人覺得」,也應在用字上消歧義,以往就更改了好些用詞。

所以唯一分歧,在於劉認為「用詞不當」因為學術不夠嚴謹認真;筆者不認同,已提出反例,也相信相關理論在國際關係學界頗有潛能,對此可參考本期《亞洲週刊》紀碩鳴先生的文章。但重要的是,這樣我們就把議題帶回學界,得到向公眾另用詞彙的共識。相關學術討論在學界事屬尋常,和公眾利益無關,對諸如阿速爾群島能否與香港比較一類問題,筆者自會私下向劉教授請教。

把「次主權」議題帶回學界

筆者認為劉教授讓學術回歸學術,開啟了討論香港涉外關係的空間,肯定了討論者沒有其他動機,杜絕了無人要討論的中央分權問題,令論證另一方「認同其看法」擱筆(恐怕也要修正偽學術論),唯一改變是讓公眾在非學術語境改用一個歧義詞,就像其他學者年前放棄「次國家」,這樣的終結,各方都能接受。張炳良校長以過來人身分教導﹕做好學者本分,其他的不必管,也不用管。

不少朋友問有什麼要幫忙,有素未謀面的網友主動提供學術資料,有泛民議員說要打氣但擔心其政治背景變死亡之吻,有政協委員說對方小題大做,筆者都衷心感謝。我想無論另一方是否如劉銳紹先生所分析有人動員,個人回應這個我引進的理論是最合適的,這是學術討論的常態。筆者不相信中央庸人自擾,所以相信社會也毋須自擾。最後,由於另一方提及呂大樂教授,筆者希望就早前一場論爭的個別用字向呂教授致歉;假如呂教授因筆者之故,被誤與論爭一方相提並論,筆者更感抱歉。

說到底,時間在我們的一邊,地球村是我們的平台,曾蔭權民望、阿奎諾三世、這樣那樣的唐人街利益目的動機陰謀,一年半載,就是過眼雲煙。但一個學術理論千錘百煉,不爭朝夕,批判修正,細水長流,足可長存。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