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星期一

當「富國強兵」成為口號

在胡錦濤時代,中國幾乎任何稍微有自滿傾向的詞彙,都會被自我審查和諧掉,以免激起不必要的國際猜疑,像「和平崛起」也要「正名」為「和平發展」,「發展」也要不忘強調世界規律之「科學」,以免抵觸美國主導的國際話語權。

但在習近平時代一切都改變,他明白不能完全違背現實世界的國際話語主導權,但也不接受中國被美國牽着走〈像定義什麼是「負責任」、什麼是「人權」〉,所以希望以掏空原有內容、賦予新內涵的方式,使用同一國際詞彙,與美國爭奪話語權,更進一步把這些話語與中國民族主義聯繫。

且看官方賦予的「中國夢」解釋,包括其「三大動力源」:一、追求經濟騰飛,生活改善,物質進步,環境提升。二、追求公平正義,民主法制,公民成長,文化繁榮,教育進步,科技創新。三、追求富國強兵,民族尊嚴,主權完整,國家統一,世界和平。

這裏使用的字眼,包括公平正義、民主法制等,都是以中式內容填滿西方話語的典型例子,而真正重點卻是「第三大動力」中的「富國強兵」與「民族尊嚴」。

爭話語主導權 捍衞民族尊嚴

提起「富國強兵」,西方學者一般並非想起中國晚清自強運動,而是即時聯繫到日本明治維新口號,但明治維新最終效果,客觀上是激起日本軍國主義,打擊自由貿易及與美國「終有一戰」,這原來是中國上下最為忌諱之比較。但現在明顯要激起民族自豪感,即上述的民族尊嚴,較顧慮這些重要。這說明習近平要證明中國不但能應用同一西方話語,還能賦予更大優越感,不像戈爾巴喬夫那樣,既失去對人權等議題的設定權,也失去蘇聯優越的向心力,令國家分崩離析。

為捍衞民族尊嚴,習近平時代的外交部發言人也要顯得比從前更自信,新一代中國領導人亦更主動對以美日為代表的西方世界〈更確切是「現狀捍衞者」的世界秩序〉直斥其非,這也是胡錦濤時代相對罕見。

無論對手是否喜歡,在其他官員、知識分子及民眾眼中,多少有「大振國威」之效果。例如習近平上台前,在二○○九年以國家副主席身份外訪墨西哥時就直言:「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這率直得令美國人震驚。雖然說話不久被官媒淡化,卻宣示他日後對「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不用太給面子的自信。

又如去年,成為國家主席後的習近平於博鰲論壇說:「國際社會應該倡導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們的地球村成為共謀發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競技場,更不能為一己之私把一個地區乃至世界搞亂。」雖有評論認為是批評北韓,但北韓明顯缺乏把「世界搞亂」的能力,意指美國「一己之私」十分明顯,這也是作風上更規避風險的胡錦濤所沒有的氣派。

相對於對美國的間接批評,習近平更直接批評日本,乃至曾公然重提二戰時「日寇」之稱,頗不顧國際社會對政治正確之不成文規範。外交部發言人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要求,則略帶輕佻地以中國電影名稱《非誠勿擾》回應,這也非從前講求四平八穩的中國外交部作風。如此看來,更具戲劇性、針對美日的民族主義話語相信陸續有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