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14日星期六

巴基斯坦「核武超市」核擴散新時代

巴基斯坦「核武之父」卡迪爾汗被揭發經營跨國「核武超市」,國際社會紛表震驚。然而「震驚」只是源自自身安全的本位主義,未能洞悉「核武超市」的劃時代意義。

各國的第一反應集中於超市買家。北韓、伊拉克、沙特、敘利亞、蓋達等一如所料榜上有名,布殊贓未獲人先獲,於是西方媒體又重新炒作先發制人論。在這個角度,美國處於攻勢。

各國第二反應集中於超市賣家。由於巴基斯坦穆沙拉夫被認為是幕後黑手,「核武超市」的出現便被演繹為美國利誘巴基斯坦與塔利班絕交、為圍堵中俄而默許南亞核競賽產生的副產品。由是觀之,美國則處於守勢。

然而對國際關係構成長遠威脅的不是買賣雙方,而是中介機制。據報「核武超市」的核心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這雙宿敵,中介人則由馬來西亞分佈至德國。這說明核技術轉移的高科技市場已能依靠有限的人力操作,這跨國集團亦已超越了國家利益的主宰、突破了國家對核力量的壟斷。卡迪爾汗的超市無論還有哪些勢力撐腰,它自身已成為一個與各國平起平坐的非政府組織(Non-state Actor,NSA),也宣告核擴散進入第三期末期階段。

核擴散一直是國際社會隱憂,然而曾幾何時它確實只是隱憂。如利比亞卡達菲在70年代拜訪中國總理周恩來,秘密要求購買核武而被婉拒,此後便束手無策。這是以國與國關係為基礎的核擴散嘗試,屬於第一期。

蘇聯解體後,由評論員以至○○七都幻想哈薩克斯坦等地的核武製成品會流入地下市場。這是以「國與NSA關係」為基礎的核擴散,屬於第二期。

「核武超市」則進一步自製核武,與時並進得提供「一站式服務」,寄生於一個國家卻不受其約束,並能病毒式擴散全球。在這個時代,NSA本身已能取代國家,核擴散已進入第三期。此所以「核武超市」生意興隆,冷戰時代靠國家控制核武、再靠核武維持和平的「恐怖均勢」便宣告永久破滅。這時候布殊還念念不忘「邪惡軸心」,也未免太念舊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