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7日星期日

新保守主義的4本天書

【咫尺地球】布殊順利連任,支持他的新保守主義者立即提出進行「保守革命」。這是一個矛盾的詞彙,因為「新保守主義」顧名思義與「保守主義」並不相同,反而具有一定董建華特色,就是「不知道是改革派還是保守派」。

保守主義源自英國哲學家Edmund Burke和法國哲學家托克維爾,二人的著作都以批判法國大革命的自由主義為主,相信「性惡說」,特別反對民粹民主。保守主義傳到美國後,定義受到修正,泛指立國時不得不與英國分家的理據,包括私有財產、市場經濟、小政府等﹔與之相反的福利社會、保護主義、民權運動,則成為美國的自由主義。

傳道味較舊保守主義更濃

一般都不知道美國「新保守主義」原來是自由主義信徒、保守主義的敵人。他們經歷了60年代的火紅歲月,認為自由主義變質成為「新左派」,只懂得濫施民粹福利,令社會價值崩潰,才變成資本主義的堅定信眾(這是與保守主義的共通點),但同時堅持「宏觀調控」對自由價值的執著(這是與自由主義的共通點),只是認為必須通過重構基督文明的核心價值,才能通往自由之路(這就是「新保守主義者」的創見)。在內政和外交,新保守主義都有大量傳道意味,比舊保守主義者更有「使命」﹔反過來說,更令人難以消受。

美國本土和國際社會近來興起「布殊學」,一批布殊推介的天書尤其走紅。今天特此推介4本,因為我們須易地而處,才能明白新保守主義的「改革」和「保守」如何並存。

福利社會「荼毒」窮人

天書一﹕Marvin Olasky的《美國同情心的悲劇》(The Tragedy of American Compassion)。這本書重構基督價值觀的「同情心」概念,認為美國教育從小到大都錯誤教導國人,令同情心變成「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偽裝,只會搞出福利社會,令窮人喪失自力更生的積極性,又令家庭瓦解,因為無親無故的綜援局已取代傳統家庭的經濟功能。取消社會保障計劃,才是真正對窮人的同情,這就是布殊所謂的「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

60年代種「頹廢禍根」

天書二﹕Myron Magnet的《夢想與夢魘》(The Dream and the Nightmare),副題是「60年代給下層階級留下的遺產」。這正是新保守主義者由自由主義變節的年代。作者認為民主黨的甘迺迪和約翰遜總統錯誤推動「新文化運動」和「大社會革命」,造成頹廢年代的無政府狀態,年輕人出走家庭、濫毒、同性戀、墮胎等「時尚」遺害至今,把美國倫理價值推向毀滅邊緣,所以今天要上帝再救贖。

基督文化「解救」中東

天書三﹕Bernard Lewis的《哪裏出了錯﹖》(What Went Wrong﹖),副題是「論西方與伊斯蘭世界的衝突」。此書作者與國防部稱兄道弟,主張西方文明的優勢在於基督文化,中東危機則是因為伊斯蘭文明喪失自我更新的能力,卻不斷不負責任地「自我受害人化」、再令他人也受害,自然也就需要布殊救贖。

天書四﹕Edmund Morris的《羅斯福王》(Theodore Rex)。這個羅斯福不是民主黨的小羅斯福,而是20世紀初共和黨的牛仔總統老羅斯福,布殊曾表示與其有「再生緣」。老羅斯福對弱小民族的「大棒政策」是今日先發制人論的先驅﹔對「海權論」付諸實行,是一個世紀前全球軍事部署的大規模重構,與今天布殊「脫歐入亞」也有所暗合。老羅斯福因調停日俄戰爭,是19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但他本人卻是美國擴張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奠基人,扭轉了孤立主義的傳統,擴張的台詞正是救贖地球。

先發制人救贖地球

只要結合上述4本以史鑑今的天書和新保守主義的教條,再觀察布殊當選後的實際情况,我們毫不懷疑在未來4年,美國人和地球人都會得到布殊「救贖」。雖然救贖內容以新保守主義掛帥,過程卻仿傚民權運動的「革命」舉措﹔雖然目標相當功利,但同時也有最崇高的理論基礎。新保守主義的目的,已明確定為把信仰變成美國國教,這種「心繫天國」的思想教育,才是未來4年的關鍵。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