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6日星期六

為什麼不能是香港?

【咫尺地球】英國友人說,倫敦發生恐怖襲擊以來一切如常,就是事發當天的走避情況也是不疾不徐,充分顯示國民質素云云。這些場景對港人而言還是那麼近這麼遠,但倫敦的景象何以不能出現在香港﹖

恐怖主義@香港﹖

本欄曾多次解釋「恐怖主義」的虛無定義,但就是姑從偏見,先警惕拉丹,蓋達成員也從來不是香港絕緣體。例如2002年9月,3名印巴裔男子曾在港島香格里拉酒店密會,準備將600公斤海洛英和5噸大麻運到美國,就是打算為蓋達換取4枚刺針肩托式導彈。案件由美國聯邦密探和香港國際刑警聯合偵破,3人先在香港提堂、後被引導美國,是為香港首宗引導涉嫌恐怖分子的個案。此外,一些關押在古巴關塔那摩基地的中東人,曾表示通過香港進入阿富汗支援蓋達﹔恐怖分子有意劫船撞擊青馬大橋的情報流言亦從未間斷。蓋達的恐怖襲擊,都以向西方傳訊為主,信息是通過襲擊印尼峇里島來傳、還是依靠襲擊蘭桂坊來形象化,並沒分別。

另一宗鮮為人知的案例,牽涉直接成為嫌疑恐怖分子的香港公民。兩年多前巴拉圭政府拘捕一名持香港身分證的印巴裔商人(和他兩名伙伴),原因就是「涉嫌參與恐怖活動」,為蓋達在南美洗黑錢。案例牽涉更宏觀的歷史﹕香港在50、60年代是與百慕達、開曼群島等英國殖民地齊名的毒品和避稅天堂,是地下活動必經地。美國進行「金融反恐戰」的一大目標就是香港。恐怖分子的資產若因此滯留香港,不能再流動,卻不是特區佳音。

四方八面的傳訊作用

何況香港還要承擔針對中國的襲擊風險﹕香港富豪集體參觀西北大開發、打算投資中亞五國,其實已是報國宣傳的大冒險。事緣近年「東突」常綁架新疆富豪,或乾脆向他們勒索保護費﹔就是溫家寶訪問吉爾吉斯,也不敢公開行程和住宿,可見針對中國的分離勢力——北京稱之為「極端民族主義、極端宗教主義和極端恐怖主義」的「三極」結合——也不容忽視。在「三極」眼中,襲擊新疆富豪和香港富豪的傳訊效果也是一樣,後者甚至更高。

港人大概還沒忘記一名自稱「香港拉丹」的失業髮型師,曾向董建華發出「最後通牒」,聲稱要在超市落毒。這名最終被判監的負資產雖淪為笑柄,但幻想只要成為事實,必會引起恐慌。香港開埠的1857年,發生過一起針對洋人的「毒麵包案」,中毒人數逾400,甚至包括港督寶靈的夫人,是為香港首宗恐怖襲擊。150年後的今天,要策劃同類案件,更是容易百倍。

四項危機指數

上述案例的綜合信息,值得我們警惕。若論動機,無論恐怖分子要向西方傳訊、中國傳訊,或基於「小眾」社會議題,都可以通過香港。若論可行性,無論是各地恐怖「人才」、資源、技術,香港從不或缺,貨櫃碼頭更是全球反恐重點——相較下紐約華盛頓的出入境更難蒙混。若論效果,香港作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地區之一,保安「軟肋」處處,傷亡隨時嚴峻——這是大城市災變的倍數效應。若論應變,以香港對反恐的缺乏理解、通識教育對地區安全的忽略,市民和媒體更易衍生歇斯底里草木皆兵的羊群心理。中國正建構和普及化一套經過本土和海外大學合作研究的危機處理應變體系,對石家莊爆炸案、毒荳漿案等案例研究甚深,唯香港「一國兩制」不在此列﹔特區過去8年的應變能力亦有目共睹。

這四個變數是各國判斷危機的常用準則。香港的指數,不可能比其他大城市低太多。政府宣傳香港是「全球最安全地區之一」,雖是求和諧穩定的一片苦心,卻不符合全部事實﹕在全球化時代,確實有很多人和事比舉辦馬術賽,更能讓香港與國際接軌。恐怖襲擊正是其一。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