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日星期六

蘇丹機場「laptop反恐」解讀

正當西方為機場反恐忙個不停,又是禁藥又是禁水,非洲蘇丹也走在時代尖端,實行更「進步」的機場保安﹕凡帶手提電腦入境的旅客一律要將之交出,讓保安仔細翻查,24小時後或可奉還,程式和資料卻已不翼而飛。據蘇丹政府解釋,這是為了防止「危害國家安全」和「破壞社會風氣」的資訊入境,由敏感檔案到色情圖片都是刪除對象。來自美國的記者和志願人員尤為重點目標,近日就有美國駐蘇丹記者因laptop資訊,和程翔一樣,被當作特務拘捕。

為何救援人員進入蘇丹,會為政府帶來「恐怖後果」﹖大家如不善忘,應記起近年最嚴重的飢荒,正是出現在蘇丹的達爾富爾(Darfur)地區。美國一輪猶疑,終於高調賑災。問題是達爾富爾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導因是當地黑人分離主義分子鬧獨立,阿拉伯人主導的中央政府縱容「民兵」屠殺達爾富爾人。「達獨」的最大誘惑,無疑是埋藏地底的新發現油田。

志願人員是「恐怖分子」﹖

蘇丹政府認為美國遲不遲早不早,偏偏在這時關注達爾富爾,自然是為了石油。何况目前的蘇丹石油最大買家,正是美國能源政治的新對手中國﹔中國對蘇丹的捍衛,也比當年對伊拉克的敷衍表態積極得多。宣傳「反恐」,是不會讓中國默許美國推翻蘇丹政府的,除非達爾富爾變成地獄,造成各國不得不重視的人道危機。

今日美國並沒有直接武裝達爾富爾人,卻通過救援人員和白手套鼓勵他們對抗「暴政」。當達爾富爾人使用最原始的手段、以低科技攻擊高科技抗爭,對方的回應就倍加冷酷。結果飢荒惡化為道德危機,自殺式襲擊、人肉盛宴、威脅滅族,都是戰鬥雙方的伎倆。人死得愈多,對美國的蘇丹變天計劃愈有利,美國取得新石油基地的機會,也就更多。

人死得多,石油更多﹖

這個慘烈的現狀,正是本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派非洲部隊到當地維和的背景。一般相信,聯合國現身後,蘇丹中央的執政能力將迅速弱化,達爾富爾一類地區就算不獨立,也會得到類似伊拉克北部庫爾德人那樣的高度自治,讓西方名正言順操控資源。於是蘇丹政府認為西方人入境,會間接鼓勵一無所有的達爾富爾人以恐怖手段衝擊政府,即「傳播恐怖主義」﹔他們的laptop,就是「恐怖物件」﹔政府的回應,就是「反恐」。

這場危機的性質,也就變成無頭公案﹕美國不但要在蘇丹反恐,更要將之上升為普世性的人道問題﹔蘇丹則否認人道危機的出現,並要將其演繹為美國別有用心的「國家恐怖主義」。反正雙方都是先有立場、後有定義的政治傳銷。

諷刺的是兩國機場先進程度固然差天共地,保安的「嚴謹」卻遙相呼應。對蘇丹機場反恐抗拒的美國人,回到自家機場卻默許同級待遇,因他們只相信自己的國度。因反恐之名的恐怖,全在於此。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