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3日星期日

美國總統初選地方意識

【咫尺地球】美國總統初選進入白熱化階段,此前希拉里在新罕布什爾州逆民調而上的戲劇性結果,更為一眾美國評論員津津樂道。為什麼會這樣?事實上,根據美國立國的分權精神,地方政治在初選的重要性,往往比總選大得多,16年前克林頓爆冷當選,也是全靠政綱以外左右大局的地區因素,否則可能到現在還是一個窮州州長,希拉里更不可能出頭。因此我們觀選時,也要注意下列設定﹕

地方黨支部半獨立

美國各州的黨支部和香港「政黨」不同,具有半獨立身分,不但有自己的黨徽、黨組織,支部的議題傾向更可南轅北轍(例如南部民主黨的保守傾向就和共和黨接近),就是勉強要拿香港比較,也比公民力量和民建聯的關係有模糊性。此外,黨支部有多個附屬團體、工會,都有自己的一套準則,能否獲得它們支持往往成為勝負關鍵,奧巴馬 獲得拉丁裔主導的內華達餐飲工會力挺,就是明顯例子。總之初選候選人的政治立場,經常要迎合不同地方黨團口味,如何妥協、算計,複雜非常,但他們一旦出線,卻可能會為了迎合全國選民而微調。

黑人民調有政治正確煙幕

在過去20年,美國學者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少數族裔候選人的民調往往比真實結果好,也就是往往被高估,和香港的愛國陣營恰恰相反。箇中原因主要是在調查過程中,回答者可能因為不希望被當作種族主義者,才違背意願表態支持黑人或拉丁人,以顯示自己政治正確﹔到了投票站,就隨心所欲。一般相信,身為「半黑人」的奧巴馬不受上述煙幕影響,但他在新罕布什爾州高民調而落敗,卻教人懷疑到了要緊關頭,部分美國選民的潛意識還是可能作祟。這些州份的種族比率,在關鍵時刻就顯得重要﹕須知白人州份是初選前期的主菜,這也是近年美國學者要求改革選舉法的眾多理據之一。

競選經費乾坤挪移

美國初選以馬拉松方式進行,前期州份得到不成比例的重視,這是眾所周知,但共和黨朱利亞尼一類留前鬥後的策略,卻是知易行難。這除了因為西瓜靠大的bandwagon effect,也和競選經費有關﹕假如黨內大老認為勝負開始分明,又見下風候選人有籌款能力,往往會暗中出面把他們勸退,從而為黨省回初選經費,因各候選人籌款的「軟錢」部分,是有黨發言權的。有時資源相對少的一方,反而大舉投資到前期州份,希望以戰養戰﹔假如希拉里不能拿下新罕布什爾,民主黨大老已醞釀出招。但假如到了超級星期二,以戰養戰的人還不能拋離對手,籌款力較強的一方,優勢卻會愈見明顯。奧巴馬陣營在新罕布什爾失利後外弛內張,是總結經驗教訓的結果,他面對的障礙始終比希拉里大。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