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0日星期日

回顧百年前中墨關係

【咫尺地球】H1N1流感演變成中國和墨西哥近年罕見的外交風波,雙方都埋怨對方沒有易地而處、充分照顧友邦民族感情﹕墨西哥認為是中國崛起後,以霸權姿態歧視發展中國家;中國則認為墨西哥不謹慎處理國人出國問題、留難包機事件,等同不承認國人生命寶貴。然而主事官員對對方國情,例如墨西哥在北美貿易協定簽訂後的心態,又或中國民族主義的興起,似乎了解並不完全;就是了解,實在也不可能在這非常時期怎麼顧及。如此外交,教人想起100年前的中墨關係,那段插曲由重重誤會組成,讓中墨同時飾演「霸權主義者」和「受害人」,伍廷芳傳奇有詳細記載,戲劇性甚強,十分精彩。

第一回合﹕墨西哥獨裁者迪亞斯排華

20世紀初,華工在協助美國 西部大開發後被當作經濟威脅,美國通過連串排華法案。當時美國剛戰勝美西戰爭,成了美洲無可爭議的霸權,美洲各國見美國牽頭排華,都打算跟進,包括墨西哥。墨西哥在1846-1848年的美墨戰爭前,領土足和美國比併,算得上大國,就是戰後損失了大量土地,也還是白銀出口國,一直希望以其他形式重振「大國」聲威。當時墨西哥長期執政的是獨裁者迪亞斯(Porfirio Diaz),也就是和辛亥革命齊名的「墨西哥革命」的推翻對象,他和慈禧太后被視為東西兩大獨裁者。1905年,迪亞斯指示他控制的墨西哥國會審議排華法,一旦通過了,墨西哥也就和美國一樣,擁有排他的資本。由於中國駐美大使伍廷芳在美的反排華運動徒勞無功,墨西哥國會對排華法通過胸有成竹,並對伍大使溫文爾雅的游說毫不理會。

第二回合﹕伍廷芳、程璧光「炮艦政策」

然而身為香港人、曾在皇仁書院讀書、後來當上民國外交部長的伍廷芳,是中國外交祖師,對墨西哥「疑似大國」欺善怕惡的心態十分了解(其實只要代入清廷當時的思維就是),而且得到美國默許不鼓勵墨西哥排華,對迪亞斯並不賣帳。談判期間,他面對墨國議員的氣燄,忽然拿起「香港仔」應變精神,拍枱大叫﹕「下旗!回國!電中國政府,派兵船來,再和你們周旋」。墨國議員沒料到這一着,看着怒氣冲冲離去的伍廷芳,居然就此屈服,不通過排華。這似乎不可思議,但畢竟中國海軍在甲午戰前,位列全球第七,依然並非數十年前被美國打怕了的墨西哥可比;就是甲午戰後,「中國熱」經過李鴻章訪問北美興起,軍備也有少許恢復,伍廷芳無中生有的「炮艦政策」居然一舉成功。

數年後的1911年,迪亞斯下台,混亂不堪的墨西哥再次排華,這次清廷吸收了伍廷芳的勝利經驗,再次聲稱要派艦到墨西哥「訪問」。這次居然真的有大清艦隻到達墨國,因為當時的統領、後來當上民國海軍總長的程璧光,剛好率領甲午戰後中國海軍的最大投資巡洋艦「海圻艦」到英國 ,參加喬治五世加冕儀式,返航時知道墨西哥又搞小動作,立即宣布對之「訪問」,以增強「大清炮艦政策」的「說服力」。海圻艦訪英原來就是大清亡國前為爭門面的最後一擊,規格甚高,單看排場,倒不失大國風範,美國也派出大量達官貴人閱兵。結果,缺乏了中央一統政府的墨西哥,聽說大清「大軍壓境」,不知道程壁光根本不能決定開戰,居然立刻回禮道歉、承諾賠償受害僑民生命財產損失,程璧光到了古巴就不用再走,勝利回朝。回國期間辛亥革命爆發,他率全軍起義。借古鑒今,百年後中墨兩國對對方的了解,起碼在民間層面而言,恐怕也增進不了多少。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


作者按﹕本欄提及民國外交部長伍廷芳為皇仁舊生,坊間一般記載其為聖保羅書院舊生,但一些文獻如George B. Endacott與Arthur Hinton所著的《Fragrant Harbour》或《霍英東全傳》,則稱伍為皇仁舊生,或曾於當年中央書院就讀。筆者查證下,相信前者資訊較為準確,但也未能核實後者不符事實,故特作補充更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