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8日星期一

基辛格演講散記

【咫尺地球】原來以為,基辛格已是一個歷史人物,想不到日前有機會欣賞他的演講,地點還是在鄰近澳門的學術會議。當我們只能從電影回顧他的伙伴尼克遜,這位86歲的老人卻依然風塵僕僕四出活動,看見他那一刻,彷彿出現了歷史錯位。作為研究國際關係的人,包括筆者在內的觀眾們,不少懷着近乎朝聖的心態,注視他的一舉一動。聽着聽着,卻不由得愈想愈多。

重複訪華故事 不怕吃老本

假如你在38年前拿到一個大獎,卻要在往後的38年天天對它重溫,是否還有味道?答案應是顯而易見的。基辛格在1971年秘密訪華的故事,肯定從他口中重複了千萬遍,但到了今天,他在中國演講卻依然必須圍繞那題目進行,也必須加上當年會見毛澤東、周恩來過程中的「軼事」以吸引觀眾,反而和當代世界局勢相關的內容,都不外什麼中國必然崛起、世界不能沒有中國、中國發展快得驚人等,江湖味頗濃——當然,觀眾們似乎也不是要什麼新猷。根據一般美國人的做法,就算真的要重溫老掉牙的故事,也會先自嘲吃老本一番,而基辛格在中國沒有——這一點的背後原因,值得注意。

說來有趣,不少把基辛格當作「中國人民老朋友」的中國人,都是民族主義者;不少中國民族主義者,都對美國右翼政策反感。然而基辛格在歐美卻依然以「強烈反左」著稱,不但在70年代策劃拉美的連串政變,讓他備受爭議;他在小布殊政府任內更依然維持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力,據說是白宮最常出現的訪客之一,甚至連伊拉克戰爭最秘密的規劃都有這位老人的影子。這不叫雙重標準,因為基辛格和後來的新保守主義者不同,不主張統一的理念,只講求國家利益。難得的是中國觀眾少有讓老朋友尷尬,絕少問及這類問題,頂多問他「這麼常來中國是否因為仰慕中國文化嗎」。太難答了。

聽過他發言,身旁一位資深老教授不以為然,認為他來中國只是為他的顧問公司「Kissinger Associates」招商,更說這公司承擔了不少中國游說合約,不和北京打好關係不行;而因為他的極右標籤,這公司在歐洲大陸就遠不及在華吃香。當然,這些筆者就不能求證了。

相反,同場演講的中國前外長李肇星卻予人一定驚喜,發言依據美式作風準備幽默笑話,而且棉裏藏針,例如以開玩笑方式當着基辛格面前說「當年你吩咐美國人買中國貨,今天你們卻欠我們國家很多錢哈哈哈」,倒真的惹得所有人哈哈哈。也許是小人之心,聽他說起1971如何如何、1979如何如何,都似隱隱然帶三分諷刺,彷彿在說﹕你還是這樣呀。

一度呼風喚雨停不下

基辛格是否還需要大量金錢?自然不是。是否需要名譽教授頭銜?不可能。是否還享受講述1971的故事?似乎也不是。是否真的以促進中美友誼為終身使命?也許有這元素,但從其信條顯示,那不是主菜。

依然行走江湖,原因也許很簡單﹕對一位智力超群、曾呼風喚雨的巨人來說,停下來,怎麼辦?他在美國的身分,變成了首席政壇不倒翁,到了21世紀還在幕前——他除了經營私人公司,還一度應小布殊之邀,負責9/11調查委員會,不過迅速因為利益糾紛被民主黨逼走而已。和他同代的,無論在國內外,有誰還如此活躍?尼克遜、周恩來,還是布涅日烈夫?都不是,但也許唯有這些基辛格的真正老朋友,才有資格問﹕教授,你寂寞嗎?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