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地球】挪威發生大規模恐怖襲擊後,西方評論一度鎖定是「伊斯蘭恐怖分子」所為。路透社發表了一個「疑兇清單」,榜上有名的包括蓋達、烏茲別克伊斯蘭運動(IMU)、巴基斯坦虔誠軍(LeT)與穆罕默德軍、巴基斯坦塔利班(TTP)、索馬里青年黨、馬格里布蓋達(AQIM)等,清一色激進伊斯蘭組織。
「瘋子個別行為」推論欠嚴謹
到了挪威拘捕疑兇Anders Behring Breivik,強調他是來自本土的「純正斯堪的那維亞人」,有媒體立刻把報道方向逆轉,形容這是瘋子的個別行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能避免,因此不應歸類為恐怖襲擊。這推論同樣是有欠嚴謹的,特別是這次的襲擊有高度政治信息:首都的政府大樓和首相,與及首相所屬政黨舉辦的青年營——須知這不是荔枝愛國遊學團,而是高級別的培訓,不但這政黨政要出席演講,首相本人原訂也親自探營。這不是瘋子會部署的襲擊對象,挪威反恐專家Tore Bjorgo認為這是與本土或歐洲極右分子有淵源的明證。
社交網催生「專業極右組織」
本欄曾指出,當代恐怖主義有一個「本土生態體系」,既適用於蓋達一類激進伊斯蘭組織,也適用於西方各國的本土恐襲,而後者的威脅並不比前者少。以1995年的美國奧克拉荷馬州恐襲為例,它造成9/11前最嚴重的美國恐襲傷亡,但兇手只有一個人。從已有發布的資料分析,上述框架同樣可在挪威成立:
首先,疑兇雖然未必有組織背景,但對今天的恐襲而言,這是不需要的。有模特兒外貌、在社交網站愛自拍的疑兇,無疑比一般「瘋子」資源豐厚,他自己經營的業務,足以構成一個支援恐怖襲擊的一人團體,例如他的農場足以讓他合情合理地購買可用於製造炸藥的化學原料。疑兇據報有兩支註冊槍械,相信包括用作小島行兇的那支,更是槍械俱樂部會員,而挪威持槍狀况十分普遍,乃至可與美國相提並論。挪威人持搶的傳統悠久,特別是當地盛行打獵,這成了一般人申請持槍的最合理渠道。挪威政府對槍械的管制比美國嚴謹,例如有規定如何安全地收藏、如何不能私自改裝等,以往也鮮有槍擊案發生。但從這次襲擊可見,無論怎樣完善的規管,只要任何人有意利用槍械犯案,在一個槍械普遍被平民持有的社會,還是輕而易舉的。
而且在當代傳遞或接收激進思想,也毋須正規組織。根據歐洲刑警2010年發表的一份安全評估報告,社交網站的興起,令極右組織愈來愈「專業」、活躍地進行網絡宣傳,內容都是仇外、排外、反猶,這已構成歐洲的新威脅,因為受這類思潮影響的人只是網絡信眾,已沒有組織聯繫可考。疑兇被捕後,他的facebook、twitter等都被研究,挪威媒體迅速將之歸類為「激進右翼主義信徒」,但不是右翼組織成員。假如他從前活躍在新納粹等團體,他起碼會被國內警察認識:正如挪威媒體引述警方透露,「正規」新納粹分子早已被成功監控。正因為他只在網絡活動,沒有明顯組織聯繫,卻成了反恐的盲點。
僅在網絡活動 沒遭監控
縱容如此,疑兇曾發表的反伊斯蘭言論、表現的民族主義傾向,確實屬於一個自成體系的理論框架。自從新移民問題成了歐洲敏感議題,白人極端分子的仇外情緒日漸被激化,這次恐怖襲擊一度被條件反射當作穆斯林所為,其實也是上述情緒的表露。據研究安保的記者William Maclean提供,挪威鄰國瑞典的極右組織曾在2010年舉辦活動時發生傷人案,而相關組織網站曾鼓吹適用暴力。根據挪威國安部門今年發表的一份報告,國土安全的未來愈來愈不確定,因為挪威的極右激進分子與瑞典、俄羅斯等極右分子的聯繫愈來愈多,他們多仇恨伊斯蘭,而目前挪威工黨政府對新移民的態度最寬鬆。聲稱使用武力捍衛「歐洲價值」的組織在歐洲各國陸續出現,雖然相關網絡從未發動大規模恐襲,但其激進趨勢近年已被包括挪威在內的歐洲各國政府注視。
社會矛盾增 歐洲響警號
假如挪威公布的資訊屬實,這襲擊會為反恐的概念帶來深遠影響。特別是目前歐洲問題眾多,面對經濟危機的國家普遍有歧視新移民的思潮,當挪威這樣相對和平、穩定的國家也發生恐襲,對其他有更活躍激進組織存在、受金融海嘯影響更大、社會問題更多的歐洲國家,會是一個警號。「警號」並不單是針對各國如何加強反恐,而是觸及深層次矛盾:只要一些歐洲左傾人物過分利用這機會宣傳反右,右翼激進分子必會以被打壓的受害人自居,一旦兩極化的勢態展開,真正的危機就會出現。
英國華威大學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文理學院副教授及對外關係統籌主任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