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3日星期二

巴拉圭曾經滄海

【咫尺地球】巴拉圭大火釀成眾多死傷,導因竟是超市老闆唯恐顧客趁火打劫而阻人逃生,這是極度貧窮地區才孕育的「小資產階級病」。

巴拉圭不同於剛果,曾經滄海,一度是現代化前沿國家。當巴西還是帝制、阿根廷處於蒙昧時,它便傚法古羅馬共和,由兩名元老共同執政。後來先後出現了洛佩斯父子統治(1840-1870年),雖然獨裁,卻大搞洋務,鐵路、工廠、經濟、軍隊都是當時南美第一流,被視為「南美普魯士」,創建了巴拉圭的黃金時代。

就是因為「普魯士化」,小洛佩斯終於忍不住在1864年對沒落強國巴西宣戰,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結成三國聯盟還擊,軍力對比為1﹕10,巴拉圭還能直入三國內陸,支撐至1870年才戰敗。這場戰爭是南美版的迷你世界大戰,也是南美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戰敗的巴拉圭比德國承受更嚴苛的待遇﹕國土被吞併一半,人口減少一半,喪失全部海岸線,自此萬劫不復。

巴拉圭的致命傷,還是戰敗的軍事獨裁後遺症。巴拉圭軍隊此後幾乎無用武之地,軍人卻加倍干政,這是純政治性的軍事主義﹔它淪為內陸國家,卻反而以「半鎖國」自保,不敢勾引外國勢力翻案,這是純政治性的保護主義。兩大指導思想,反映巴拉圭只求迅速在既定現實重新定位,不是密謀臥薪嘗膽推倒重來。

巴拉圭的唯一世界級文學家巴斯托斯(Augusto Roa Bastos)著有《權力一神論》三部曲,就是描述歷代沒有多少兵的軍事「強人」的荒唐統治和狹隘視野。拉丁美洲淪為美國後院,固然集體弱化﹔但即使南美復蘇,巴拉圭也難以重生。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