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13日星期日

他信連任與CEO管治危機

【咫尺地球】泰國首相他信連任,成為繼《國王與我》的蒙卻王和朱拉隆宮王以後最知名的泰國人。根據近年特區「與國際接軌」的視野,果然立刻有評論「分析」泰國人民選擇和諧穩定,「所以」香港需要強勢領導……(下刪萬字)。

能夠與他信比較的案例自然不在香港,而應該是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二人都是超級富豪,都以行政總裁(CEO)方式治國,都以口沫遮攔著稱,都壟斷傳媒,都是超級球迷。為何「CEO治國學」在冷戰後才普遍化,這又是否管治危機的出路?

CEO治國源頭

意大利政壇二戰後形成了類似日本的萬年體系,共黨萬年在野,總理不斷更迭,卻來自同一個右翼聯盟,體系的穩定自然與恐共症有關。至八十年代末,執政聯盟出現司法人員被黑手黨集團式賄賂的醜聞 (稱為Mani Pulite Affair),選民還是接受不了共產黨,於是貝盧斯科尼組黨參選,憑藉他在球壇的知名度和對傳媒的控制,一時成為「清流」,忽然當選。

泰國在冷戰時則由軍人干政,並得到美國默許,因為鄰國都「淪陷」共黨,令右翼獨裁者成為必要之惡。後來軍人半推半就還政於民,民選政府卻備受貪污困擾,又出現金融風暴,民眾對所有現存政黨失去信任。他信由組黨到勝出比貝魯斯科尼稍長,但也不過用了3年。

單看兩黨的名稱「泰愛泰黨」和「意大利力量黨」,沒有自由民主共和一類老牌用字,已表明它們沒有經過冷戰的泛意識形態洗禮,可見兩大亨都是乘着格局瓦解上台,其間更大量利用個人資源和社會網絡。這樣的優勢在和平盛世並不顯著,在範式轉移的臨界點卻變成關鍵。

CEO治國模式

二人上台後的政綱似是大相徑庭,貝氏提倡列根式減稅,他信則創立嘍囉吹捧的所謂「他信經濟學 (Thaksinism)」,大搞民粹福利主義,代表作「三十銖治百病」和「一區一產品」依稀有八萬五影子。但是他們真正的政綱只有一項:效率和反官僚主義。

二人是商界精英,執政後都要求下屬像對待CEO般向他們隨時彙報,一切據死線和quota行事。兩國國民正是欣賞這樣的雷厲風行,但這只是對CEO的信任,而不是對公司的信任。兩國政治飽歷50年官僚醬缸,管治機器本身已失衡,二人才有機會上位,所以無論政策是左是右,只要令機器重新運作,貝氏和他信便功德無量。但機器理順了,二人放手大幹,卻可能是另一回事。例如「他信學」的開支並非泰國能長期承擔,福利主義也不是防止泰國金融風暴重現的藥方,泰國的借貸更令人憂慮;貝氏的稅務改革同樣不能解決官商黑手黨三重勾結的客戶主義(Clientelism),也未能配合歐盟的貨幣政策要求。二人的處事作風上升為一種信仰,本來就是危機。

CEO治國的另一特色是公關特強,本末卻錯置。二人每次面對危機都仿傚商場作風,利用媒體聲東擊西,顯示個人魅力之餘,也令外間以為另有大計。例如貝氏外交陷困時會忽然批評AC米蘭為何只用一名前鋒,他信在禽流感高峰除了示範「日日食雞」,也大談收購利物浦。如此伎倆足以令「公司」年度業績持續發展,「公司」的結構性問題,則不妨留待下任CEO承擔。

1992年美國富商佩羅特自資選總統,民望一度力壓老布殊和克林頓,也是按照同一道CEO公式,美國人卻在馬拉松競選過程領略上述本質,最終返回主流。今天貝氏和他信成為強人,對民主都持有一定犬儒態度,都有「大公司沙文主義」的傾向:貝氏崇拜墨索里尼,他信亦自比布殊,對分離主義鐵腕,對外言論則以「串」著稱。因二人壟斷國內傳媒,泰國兩院制的監察制度尤其失衡,CEO的地位表面上似是更加穩固,但兩人的政黨都是一人黨,黨大會完全走過場,沒人知道若他們欣賞球賽時心臟病發,國家會怎樣,「黨」又會怎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