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23日星期六

贊比亞中資工廠爆炸的政治餘震

【咫尺地球】贊比亞一所中資礦用炸藥廠大爆炸,數十名當地勞工死亡,成為贊比亞國難。遙遠的新聞帶來罕有的反應﹕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表哀悼,責成贊比亞大使徹查責任,外交部召開緊急危機會議,商務部亦作出自我檢討。另一邊,部分贊比亞人衝擊華人民居,視中資工廠為剝削本地人的邪惡黑金,雖然被內地媒體按下不表,但反映號稱「第三世界友誼樣板」的中非關係,已出現為人忽視的戲劇性轉變。

坦贊鐵路浪漫傳說

贊比亞前總統卡翁達(Kenneth Kaunda)是非洲獨立運動代表人物之一,在倫敦蠟像館也有他的位置。他形容中國人民是贊比亞的「全天候朋友」,曾肉麻當有趣地如此歌頌毛主席﹕「我們贊比亞最尊敬的人有三種﹕長者、智者和勇者。這三種您都具備。」這種「友誼」,源自中國在文革時代投資興建的一條「坦贊鐵路」。

據內地官方教科書記載,這條連接坦桑尼亞和贊比亞的鐵路「打破當時南非種族主義政權的封鎖,保證了贊比亞的主要收入來源,支援南部非洲人民反帝反殖,坦贊兩國人民乃至整個非洲把它譽為『自由之路』、『南南合作的典範』」。這是因為贊比亞作為內陸國家,獨立時沒有途徑到達東岸沿海,當時的鄰國南非和羅德西亞又是白人種族主義當道,只能依賴東邊的坦桑尼亞對外接觸。贊比亞作為當時的泛非主義代表,美蘇都無意提供興建鐵路的無償援助,在人棄我取下,中國成為正義的朋友,獨力以十億元人民幣支援鐵路興建,派出工作人員5萬人次到坦贊兩國,投資總額直至現在還是歷來最大經援之一。中國人民在贊比亞如何備受尊重的種種傳說,自然迅速傳為佳話。

文革外交後遺症

文革後,坦贊鐵路卻成為中國外交的最後悔投資,更淪為國際笑柄。鐵路從1976年通車開始,每年使用量都嚴重不足,成為國營企業的浪費樣板,不斷流傳「工作人員駕駛汽車尋找火車滯留在哪裏」一類真實笑話。自從白人政權羅德西亞在1980年變成黑人政權津巴布韋,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又告終結,贊比亞對外運輸已全面取道南方,坦贊鐵路連僅有的政治功能亦不復再。目前中國還要為鐵路的私有化爛攤子提供援助,實屬無可奈何。

學者每提起文革外交的好大喜功,都以坦贊鐵路為不二例子。中國人民普遍對如此化財心有不甘,逐漸認為坦贊都是騙子,而且忘恩負義。例如拜毛澤東為偶像的坦桑尼亞國父雷尼爾(Julius Nyerere)居然充公中國運往安哥拉UNITA游擊隊的軍備,贊比亞正籌備興建通過莫桑比克出海的新鐵路與坦贊打對台,去年甚至沒有阻撓當地法輪功「起訴」中國官員。留在贊比亞的華人逐漸喪失當年支援「阿非拉人民大團結」的純真情懷,新晉中資進入贊比亞,便飾演起新角色。

中國新殖民主義﹖

贊比亞經濟全靠銅礦出口,一度相對富裕。但近年國際銅價大降,贊比亞甚至出現饑荒,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債,代價正是全面開放市場。中資公司在這時配合中國的「全方位外交」和全球化時代的市場規則,大舉走進非洲,本來就有一定投機性。同樣崇拜毛澤東的加納獨立英雄恩克魯瑪(Kwane Nkrumah)有名著「新殖民主義」,形容非洲各國非殖化後,前宗主國依然通過潛規則繼續控制本國經濟命脈,並視之為帝國主義的最後一步。

這次爆炸發生後,贊比亞工會領袖義憤填膺,認為中資企業搞變相殖民,「奴役贊比亞廉價勞工」,政府亦沒足夠措施規範投資者。措辭就像當年對帝國主義的批評,贊比亞人民也就將中國公司和新殖民企業等量齊觀。當曾經是浪漫主義教材的坦贊鐵路變成中坦贊三國的共同負資產,瓜田李下的「中國新殖民主義」固然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一場爆炸的政治餘震,亦足以讓一泡大國夢回到現實。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