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0日星期六

「綑綁在一起」的鎖國與開國 ——由土庫曼天然氣輸華談起

【咫尺地球】一位鄰國領袖上月訪華,和中國簽訂每年出口300億立方天然氣的30年合約。對中國來說,這是能源外交的另一場勝仗﹔但對輸出能源的一方,這還有更深層意義。這個國家的名字是土庫曼斯坦(Turkmenistan)。

夜郎自大還是忍辱負重﹖


土庫曼位於中亞,天然氣蘊藏量佔全球25%。它在1991年獨立前,屬於蘇聯治下的沙漠共和國,除了有零碎成吉思汗時代的集體回憶,幾乎沒有民族主義存在。

統治這個人口少於香港的新興國家,多少需要建構集體認同。土庫曼開國總統尼亞佐夫(Saparmurad Niyazov) 1985年執政至今,由蘇共改革派,逐步轉型為終身總統﹔由當年的無神論者,逐漸變成今天的穆斯林,算得上是李登輝式人物。他在自傳《靈魂書》(Ruhnama)透露﹕新生國家「需要」個人崇拜,才能整合新生民族,所以才奉獻自己讓人崇拜,才大條道理造神。1993年,他改稱「土庫曼巴希」(Turkmenbashi ,意即國父),把一座邊境城市改名為「土庫曼巴希」向自己致敬,又效法古羅馬凱撒把12個月份名稱全部更改——自己名字是1月,母親名字是4月,如此類同,闔府統請。《靈魂書》成了《毛語錄》一類必讀,土庫曼政府還將寶書托俄羅斯送上太空,以示尼亞佐夫的思想突破人類極限。

根據國際新聞組織調查,除了北韓,土庫曼成為新聞最不自由的國家。然而尼亞佐夫畢竟見過世面,明白土庫曼不能像北韓那樣,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必須經過包裝,才能避免成為全球公敵。所以尼亞佐夫一面大搞獨裁,一面以「中亞瑞士領袖」自居,在1995年讓土庫曼獲得聯合國承認為永久中立國家,此後就以「保持中立」為名,逐步鎖國。

由中立到鎖國.由鎖國到開國

土庫曼原來就沒有對西方開放,現在還要鎖國,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地區龍頭俄羅斯。既要絕對中立,土庫曼成為首個向獨聯體國家實施簽證的前蘇聯共和國,也是唯一沒有加入中國倡導的上海合作組織的中亞國家。在去年8月的獨聯體喀山高峰會議,尼亞佐夫毅然宣布土庫曼退出獨聯體,降格為觀察員。與此同時,他禁止西方音樂、禁止芭蕾舞、禁止歌劇﹔關閉首都以外的所有醫院,要求國民生病來首都治病﹔關閉圖書館,讓國民除了《靈魂書》外無書可讀﹔不容許國民離國,也不鼓勵國民回國。一切一切,似乎唯有閉關自守可以理解。他又不斷異想天開,宣稱要在沙漠建造冰宮和人工湖,似乎是要證明國家不假外求的獨立能力。

但如此鎖國,背後還有一個以退為進的迂迴目的﹕讓境內天然氣資源面向世界。土庫曼的天然氣田只有一條輸出管道,就是經烏茲別克、哈薩克到俄羅斯的前蘇聯官道,因此俄羅斯完全壟斷土庫曼能源出口。冷戰結束後,土庫曼天然氣開採量逐年增加,出口量卻逐年下降,因為俄羅斯既要控制土庫曼,阻撓其他國家共享資源,提供的經濟配套卻殊不吸引。尼亞佐夫為此搞出「中立」的牌頭、鎖國的煙幕、獨裁的氣派,才能「合情合理」地逐步脫離莫斯科監控,才能以「乾綱獨運」的態度向其他國家招商,才能避免倒向任何一方,才能避免出現顏色革命。中國成功得到土庫曼天然氣,因為它明白土庫曼並非要無限鎖國,不參加上海合作組織也不代表對華不友好,所以才承諾在2009年前興建一條直接連接兩國的新輸油管,並負責開發目前幾乎一無所有的阿姆達臨斯基氣田。尼亞佐夫訪華期間,以中國史上著名的「汗血寶馬」為見面禮,其志在千里,亦不言而喻。

西方輿論一致認為尼亞佐夫是金正日之流的騎呢獨裁者。尼亞佐夫固然獨裁,但上述看法卻忽略了土庫曼的獨裁制度和中立鎖國,其實是並存的一點兩面。尼亞佐夫反覆強調﹕普選必會在2010年前出現,屆時必會還政於民。西方自然又認為是獨裁者的拖字訣。但2010的時機、2009的油管,說不定正是尼亞佐夫同時終結獨裁和鎖國、讓它們「綑綁在一起」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屆時他真正成了忍辱負重的「土庫曼巴希」,也未可知。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