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4日星期一

國際融合過程的孤島?

【咫尺地球】假如不是有港人自發採訪日本舉行的G8峰會而被扣留,成了新聞,大概我們沒有多少人關注這個國際會議。理論上,G8是八大工業國之間的多邊聯盟,與此同時,各國之間也不斷締結雙邊協定,特別是自由貿易區協定(FTA)。在這前提下,在國際社會依然擁有獨立代表身分處理非國防、外交事務的香港,卻顯得斯人獨憔悴——根據官方說法,也就是在「吊吊揈」。

以往,有學說認為,香港既奉行開放市場政策,就不應單獨和國際社會的其他經濟實體締結自由貿易協定,而應中門大開地一視同仁,否則對香港的經濟哲學乃至積極不干預理念,都有所違背。然而當亞太區域各國大搞雙邊協定,大如中國、小如新加坡都熱中於向各國逐一埋手,行為就像facebook、而不是集體的discussion group,一直沒有如此積極性的香港,也許已落於人後。結果,連帶非經濟層面的國際活動,也逐漸遠離特區,但香港的主體性,卻竟然同時愈來愈模糊。

亞洲國家頻搞雙邊協定

當中國和新西蘭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事實上已開啟了和各大發達國家按同一模式合作的道路。換句話說,香港對北京的價值,又進一步降低。

和其他經濟實體簽訂雙邊協議,往往不能與政治分家,因為那是成本甚高的活動。有時候,一些自由貿易協定在純經濟層面而言,並無多大實利,但卻可能對地緣政治、區域安全有所影響,或對各國內政有互動作用。FTA涉及大量法律、經濟、民生、哲學問題,內容存在大量爭議,執行得不好,容易加劇貧富懸殊,因此決定是否簽訂條約,往往需要國家機器配合,也需要相關專才。假如要求香港政府像新加坡那樣主動出擊,連秘魯、烏克蘭、巴拿馬等國也不錯過,不但沒有這樣的經驗,也許,也不習慣這樣的宏觀視野。

一國兩制 難搭中國便車

要是香港不參加國際一對一活動,那是否可搭中國和世界經濟融合的便車?假如中國每與一個國家簽訂FTA,都順道介紹香港代表出場,再讓其自由討論,那又如何?恐怕也不太可行。北京在一國兩制前提下,似乎無意主動提出任何方案,以免瓜田李下被說成是干涉基本法;而要求沒有任何一個局署宏觀研究涉外事務策略的特區政府主動提案,這也不符合特區政府的作風。更何况,這除了涉外事務,還涉及所謂「內交」問題——假如香港是獨立國家,應該如何和中國溝通,而在這基礎上,從獨立退一步成了高度自治,又應如何善用中國外交圖利?這命題的前設推論,似乎頗為政治不正確,但提出的並非港獨分子,卻居然是以愛國著稱的梁振英,可見香港面對國際融合風潮的自我孤立危機,並非任何單一立場的憂慮。當我們不理會國際G8,也不理會準外交框架的內交,難怪你正在看的國際版版面,近年愈來愈薄了。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