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5日星期五

《重回布拉格》/林一峰

《重回布拉格》是林一峰2003年自彈自唱的作品,以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舊情為背景,是不少新一代第一次接觸「布拉格」的途徑。對不同世代而言,布拉格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想像:冷戰一代成長的人,會知道被蘇聯軍隊鎮壓的「布拉格之春」,「布拉格」彷彿代表了鐵幕、極權;但冷戰後的一代,卻接觸到一個極其國際化、處於歐洲中心、充滿歐陸小資情懷的布拉格,「布拉格」就成了「浪漫」的代名詞。其實,捷克作為一次世界大戰後獨立的新國家,在兩次大戰期間,也曾成為歐洲民主燈塔、文化重鎮,不少數十年前的布拉格回憶,反而暗合今天布拉格的形象,這也是歷史的輪迴了。

「重回布拉格/沒有變的古城」,這裏的「古城」自然是被稱為全球最大城堡的Prague Castle。古城興建於一千年前,歷朝歷代統治者都有改建,令城堡成了千年建築史博物館,但無論是奧匈帝國、納粹黨還是共產黨,都沒有破壞城堡的基本模樣,古城「沒有變」,布拉格才得以保存原來的味道。至於「經過繁忙咖啡店」指的「咖啡店」,自然不止一間:捷克在19世紀期間發展迅速,咖啡店大舉出現,令布拉格成了中歐繼維也納之後的又一文青基地,到了今天,不少咖啡店改回19世紀的裝橫,令遊客「重回」昔日布拉格。「越過麥田夜空飛行中/還掂記誰的心跳」,相信是指捷克農業區的廣柔麥田,近年也出現了被指為「外星人手筆」的神秘麥田圈,大概是人為製造,但也反映了捷克連農業區也越來越和「國際文化」連成一體。

把布拉格化為種種詩意的代表人物,在林一峰之前,自然不得不提捷克國寶級作家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他曾六次獲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名作《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笑忘書》等,成了歐洲文青的床頭閱讀。昆德拉曾參與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往後作品被列入黑名單,被逼流亡法國,才到達創作生涯高峰,作品大多講述蘇聯影響下的捷克日常生活,不無反映心底裏希望「重回布拉格」的慨嘆。不過捷克脫離共產主義後,昆德拉卻選擇長居法國,也許是回憶還是抽離比較好:「再不見面也好/但這心事你可知道/我應該笑著回憶/你讓這生命再不枯燥」,這是不少文人深愛一個地方需要的距離感。當然,陰謀論者會認為昆德拉不願回國,是擔心早年疑似當共黨線人的經歷被秋後算賬,正如道德份子把林一峰音樂列為「同志樂」,但明白布拉格精神的人,只會一笑置之。

沈旭暉 now 娛樂生活 2016年2月5日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67601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