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24日星期三

利比亞投誠與世代政治

利比亞「狂人」卡達菲忽然解除武裝,評論集中於兩項導因:遠因為聯合國制裁導致經濟不景,近因為布殊主義勢如破竹,令卡達菲識時務接受思想改造。於是媒體釋出下列結論:意識形態層面上,反美思潮喪失動力,耶教文明新保守主義有成為普世價值的趨勢;國際層面上,先發制人的布殊主義已取代聯合國協商機制,催生國際威權政治,其他「邪惡」國家只能與利比亞或伊拉克看齊,中俄更淪為終極目標。

「打倒昨日的我」延續權力政治

美國的大好形勢合乎事實,卻未有觸及世代交替 (Generational Transition) 理論兩大盲點:

首先,卡達菲一類封閉型領袖儘管依靠民粹主義上台,但黃昏歲月必受接班或歷史問題困擾,打倒昨日的我只是權力政治的延續,未必有廣泛社會基礎。卡達菲已是61歲的花甲翁,與27歲上台時的革命豪情不可同日而語,目前正全力推介愛兒賽伊夫接班,深怕此時「反動勢力」裏應外合或惹來軍方干政。與美帝和解只是和平交接的一環,一如敘利亞阿薩德、古巴卡斯特羅、北韓金日成乃至中國毛澤東,都在反美大半生後趨於務實。

反映冷戰哲學被淘汰

然而老獨裁者乾綱獨斷,卻不同列根等民主國家老元首,其理念與影響必受世代背景所限,只代表一代人。卡達菲成為國際恐怖主義前輩,不單是個人妄想症發作,更有阿拉伯民族主義、泛非主義、非殖化社會主義等時代背景。然而今天的反美挑戰,已由回教原教旨主義與反全球化主導,卡達菲一代已不能與時並進。他在今天悔過,只反映冷戰哲學被淘汰,卻不代表反美思潮的妥協。

唯有在世代交替完成後,27歲上台的新卡達菲才會成為布殊主義的真正對手。正如老年薩達姆垮台,打擊了老化的復興黨,卻未能動搖當代伊斯蘭紅衛兵。小布殊與邪惡軸心,本來就是不同世代的錯位較量;美國霸權確立的持久戰,還要受到整個世代的驗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