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6日星期六

智利強人的世紀審判與平反觀

【咫尺地球】一度叱咤風雲的智利強人皮諾切特昨在軟禁中渡過90大壽。他退休擔任「終身參議員」以來逃過多次起訴,數天前忽被控貪污,相較於此前的人權罪,已是小巫,但依然有象徵意義。

「普遍管轄權」Vs「領土管轄權」

對皮諾切特的首次控告出現於1998年。當時他到英國治病兼探望老友戴卓爾夫人,想不到被西班牙傳奇法官賈松(Baltazar Garzon)發出追捕令,要求英國把他遞解受審,理據是有西班牙公民在他治下遇害。皮諾切特一向是人權組織的抨擊對象,除因他治下的智利有3000人被「強迫失蹤」,還有感情因素﹕他在1973年9月11日發動政變推翻左翼偶像、民選總統阿連德,是為電影《他們的9/11》借題發揮的橋段。皮諾切特還是南美軍人的共同領袖,曾召集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巴西、玻利維亞六國進行「禿鷹行動」(Operation Conrad),協調跨國搜捕和暗殺異見人士,行動今天才陸續解密。

賈松以國際法起訴皮諾切特,以「普遍管轄權」凌駕於「領土管轄權」,相信普世價值凌駕主權之上,被視為劃時代革命。引導並不成功,因英國法院 1988年才把《國際反虐待法》引入,皮諾切特此時已放權,此前所犯的在英國卻無追溯力,加上「人道理由」和鐵娘子力撐,前獨裁者得以返回祖家。但案件轟動世界,智利人紛效法興訟,皮諾切特雖每次都以老人癡呆脫身,卻不能安享晚年。兩年前,他不甘寂寞接受訪問,雄辯滔滔,國民深感自己的癡呆,連忙又提新訴訟。

「黃金十年」Vs「失去的十年」

在皮諾切特眼中,貪污控告是「迫害」。他的律師慷慨激昂﹕「看見畢生為國奉獻一切的人,如此晚景,誠屬可哀。」皮諾切特政變前的智利,經濟瀕臨崩潰(當然美國經濟封鎖大有責任)﹔他上台後執行反通脹、控制財赤、利率自由化一類緊縮貨幣政策,曾令智利出現經濟奇蹟,GDP年均增長高達7% ,通脹下降數百倍,被稱為「黃金十年」,成為IMF公式樣板教材。當時拉美各國財政低迷,則為「失去的十年」。智利中產階級感激皮諾切特「拯救國家於共產災」,情願對人權罪行按下不表。整個案例,和帶領南韓經濟成長的全斗煥和盧泰愚因光州事件被判入獄,有不是巧合的雷同。

圍繞皮諾切特的審判勢成政治哲學教材,除涉主權人權的爭議,還有元首豁免權、政府行為對執行者的追溯性、符合法律要求的「平反」是否同時符合社會需要等懸念。皮諾切特 1980年就為體面下台鋪路,88年被公民投票否決連任後推出兩個口號﹕「遺忘」和「原諒」,跟「記憶」和「審理」相對。他認為挑起歷史包袱的傷口,只會讓國家出現人為的分裂。

「遺忘、原諒」Vs「記憶、審理」

「理論」固然度身訂做,但我們也可從中分析皮氏今天的「被迫害情結」。他認為﹕

一、假如審判某人18歲犯下的罪行導致人人自危,根據「社會利益」,當局可有酌情空間。堅持引導皮諾切特的西班牙,就沒有對自己的獨裁者佛朗哥起訴,不少當年官員依舊健在,原因正是西班牙新君認為「原諒」比「審理」重要。

二、假如他是人權犯,支持他搞政變的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禿鷹行動」知情者前中情局長老布殊、主動為智利人權指控辯護換取智利軍隊支持福克蘭戰爭的戴卓爾夫人一干人等,都要上法庭。也許就算有普世價值、普世法庭,今天還沒有普世警察的出現。

不管如何洗脫,皮氏自然要為統治時期的罪行負責,何况「記憶」和「原諒」並非對立。我們擔心的是另一問題。當「平反」的概念變成政權更易,「審理」每每成為新獨裁的開端,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公正評價光州事件是人類共同責任,不單是特定政權或領袖的責任。過分迷信白紙黑字的平反,只會不知不覺間為不理想的政權,送去不應有的empowerment 。皮氏善終也好、坐牢也好,他的百歲法庭在人類的歷史天秤,不在製造歷史的人間。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