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3日星期日

獨立問題的彈性﹕從「以色列坦盟」到「小華盟」

【明報專訊】上周談及有中東學者提出以巴衝突的「以色列坦一國兩族」方案,其實它可以有一個更有趣的變種,即「一盟兩國」方案。也就是說,假如以巴雙方都對主權獨立的感覺有情感的堅持,「以色列坦」還是可提出,只須將它變成邦聯(例如類似歐盟的超國單位),就可讓以巴分別獨立。這裏有兩個關鍵﹕怎樣令以色列相信那個獨立的巴勒斯坦依然屬於自己?怎樣防止其他阿拉伯人湧入這個邦聯,令原來居於主導地位的猶太人變成少數民族?假如這兩個問題能解決,說不定兩岸關係也能得到解決獨立問題的啟發。

「重疊式主權」的理據與先例

理論上,主權的根本概念應是排他的,一塊土地屬於中國主權,就不可能同時屬於美國。它可以同時被多國聲稱擁有主權,但有效行使主權的國家通常只有一個。因此,各國分離主義和中央政府才經常走進零和遊戲的死胡同,一個新國家脫離母體,就意味着母體領土縮小,和隨之而來的民族主義反彈。但假如主權的概念可以重疊,一切就截然不同了。這聽來不合常理,但國際上早有先例可援,近代的經典例子,除了神聖羅馬帝國這怪胎,就是我們熟悉的蘇聯。

根據慣常定義,蘇聯的性質介乎邦聯與聯邦之間,它的加盟共和國都是「獨立」、可以自行脫離的,儘管實際上蘇聯被視為單一主權國家。有趣的是,部分由於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向國際社會施壓,部分因為西方要酬勞蘇聯對二戰的貢獻,蘇聯和美國在1945年達成了一個奇怪協議﹕讓莫斯科修改憲法,容許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這兩國加盟共和國以主權獨立國家的身分加入聯合國,但與此同時,蘇聯依然代表着全體15個加盟共和國的利益。換句話說,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有了雙重代表在聯合國,當蘇聯和烏克蘭在聯合國平起平坐,它們的主權就有了重疊性。

假如「以色列坦」以邦聯面貌出現,繼承目前以色列在聯合國的位置,保持猶太人的主導身分,同時讓猶太人按「烏克蘭模式」支持獨立的、以色列坦邦聯之內的巴勒斯坦加入聯合國,對猶太人而言,他們的國家依然涵蓋全部領土,對巴人而言,他們也得到獨立,雙方豈非各取所需?

香港辦馬術就是「烏克蘭模型」

今年奧運由香港主辦馬術,其實就是重疊式主權/次主權的微型實驗。根據美國密蘇里大學教授Susan Brownell對奧運的研究,這是首次由兩個奧委會成員合辦的奧運,而且不是正式申請的,而是由其中一個成員按其意願自行分配的。不用說奧運並未有兩成員合辦的先例,就是規程容許中日兩國合辦,它們也要依程序聯合/分別申請。香港在這案例就像蘇聯時代的烏克蘭,飾演着重疊身分。根據Brownell演繹,隨着中國日漸強大,這可能變成影響深遠的先例,讓中國在重疊主權的邏輯上處理一切領土爭議問題。台灣和西藏,能這樣解決嗎?(上)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