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星期一

獨立問題的彈性﹕從「以色列坦盟」到「小華盟」(下)

【明報專訊】上周談及「重疊式主權」的概念可嘗試解決以巴衝突,並可能適合中國參考。「以色列坦」一盟兩國框架要是落實,還要解決另一問題,就是如何讓在區內居絕對少數、但在「以色列坦」內處領導地位的猶太人安心。

核心價值的建構︰深化Vs.廣化

這問題類似歐盟擴大前面臨的兩難。一方面,歐盟希望擴大版圖、涵蓋全歐洲,這是所謂「廣化」路線圖;另一方面,歐盟又希望建構統一的歐洲價值認同,這是所謂「深化」路線圖。法國、德國等歐盟核心原來傾向着重深化,也就是不讓未能認同歐洲核心價值的國家加入。至於不大希望歐盟成為太上王的英國、與不希望歐盟成為緊密組織的美國,則主張歐盟擴充得愈快愈好,甚至希望北非和中東也要加入,那樣一來,「歐盟」就不容易變成新美國,只會淪為非盟一類口水會。假如巴勒斯坦暫時同意加入「以色列坦」邦聯,以巴勒斯坦本部的獨立換取承認猶太人在邦聯的主導地位,但卻不斷介紹其他鄰近地區加入邦聯,來沖淡猶太人的總體成分,那就會成為猶太人的噩夢。因此,要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必須把「以色列坦邦聯」的核心價值或屬性先建構出來,這價值對其他鄰國而言還要是相對高的門檻,是什麼倒不是最重要,但必須有,就是「必須來自聖經某族譜」之類也無妨。

「小華盟」﹕烏克蘭模式能適用台灣嗎?

假如「以色列坦聯盟」接受重疊性主權、又採用「深化」路線圖,這模型對中國來說,就很具參考作用了。表面上,內地對台政策有其民族主義底線,但近年已有內地學者開始提出貌似天馬行空的建議,希望同時避開戰爭和保持國家領土完整。成立中華邦聯或聯邦,早已是學界討論題目,但就是解決不了台灣獨不獨立的問題,因為內地憤青是不容許中國領土喪失一分一寸的,台灣憤青又不會對獨立遠景退讓。但假如兩岸成立一個「中華聯盟」,又怎樣?

舉例說,聯盟成立之日可以成為台灣獨立日,代價是維持北京政府對聯盟的主導,和直接承繼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聯合國席位,同時按上周提及的「烏克蘭模式」,由北京提名台灣加入聯合國。這樣一來,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延伸的中華聯盟沒有喪失一寸土地,而且可以像當年蘇聯那樣以一統強國的姿態出現,台灣則得到「華盟」之下的獨立國家身分,不失為各取所需。為免這聯盟過快地吸納新成員,走歐盟那樣的「廣化」路線,中華聯盟應訂下高門檻來確保這只是「小華盟」,例如要成員身分追溯至中華民國,那不但台灣可加入,連西藏和外蒙古身分也別有洞天,因為民國至今還有一個「蒙藏委員會」。假如此路可通,也許美國也能轉型為邦聯,鼓勵夏威夷一類邊陲州份按「重疊主權」原則加入聯合國,畢竟美國各州加盟的門檻原來就不低,當年夏威夷也等了數十年才申請成功。這樣一來,國際關係維繫了數個世紀的威斯特里法體系會被徹底打破,獨立的重要性和絕對性大為降低,極端民族主義的消耗性亦受到監察,這不是比進行永遠的零和遊戲更務實嗎?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