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9日星期一

卡扎菲下台的法國陽謀﹕法駐北非外交官訪談

【咫尺地球】卡扎菲下台前後,筆者剛好在利比亞的北非鄰國突尼斯,經法國駐港領事館協助,與當地法國大使館的外交官進行了訪談,以探討法國的相關角色,而這是習慣了美國主導一切的我們較少接觸的。由於訪談以個人身分進行,外交官叮囑隱去對方名字,在此僅分析其代表的法國外交界觀點。

這次利比亞變天,法國表現十分積極,不但是首個承認反對派東部政權的大國,也是力主聯合國設立禁飛區,並以此為名空襲卡扎菲據點的始作俑者,美國不過附其驥尾。法國外交官稱,由支持獨裁政權到推翻獨裁政權,這是法國國策的大逆轉,轉捩點正是茉莉花革命第一波﹕突尼斯總統本阿里的下台。

突尼斯革命成法國立場轉捩點

他再三強調,本阿里「並非法國總統的私人朋友」,只因他好歹是經選舉程序產生的獨裁者,法國才與他長期合作,而昔日巴黎上下都以為當地人民需要這樣的強人,也唯有這樣的強人才更能保障法國利益。直到本阿里被推翻,法國才明白舊模式再不能穩定局面,立刻改為下注各國反對派,以求證明自己「站在人民的一邊」。換言之,外交官表示法國是為了「洗心革面」才積極推動利比亞變天,而同時,法國也改變支持科特迪瓦獨裁者的前國策,改為傾向選舉上台的新領袖。其實冷戰剛結束時,法國前總統希拉克也曾發表類似聲明,說前法國殖民地的獨裁政權必須回應民主呼聲,不過當這些獨裁者紛紛通過民主程序繼續執政,巴黎就當完成了民主儀式。

法國外交歷來追求獨立自主,和英國不同,討厭成為美國附庸,這次高調出兵利比亞、明擺着要成為北非造王者,據外交官所言,獲得了法國國內外交界和主流民意肯定。這背後當然有總統薩爾科齊爭取連任的盤算,但就是沒這考慮,法國也會為了鞏固在北非的特殊利益而有所動作。

助變天有利地中海地緣政治

在北非,法國一直是最有影響力的大國,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等前法國殖民地至今依然以法語為官方語言;不少國民擁有法國護照,大城市的面貌和法國南部差不多,也有法國人效法殖民時代,遷居過來生活;不少法資公司更以北非為大本營,心態一如海外華僑往內地投資設廠。利比亞雖屬前意大利殖民地,但意大利戰敗後,法國曾管理利比亞部分地區10年,也把這個法國對岸的國家納入了勢力範圍。在歐盟內部,德國希望融合東歐,法國則力主與地中海南部的北非國家整合,建立「地中海聯盟」,但卡扎菲稱這為「法蘭西新殖民主義」,利比亞只加入為觀察員,成了區內唯一例外,因此推動利比亞變天,也符合法國的地緣政治目標。對於內地評論說法國是為了石油,外交官認為這十分膚淺,因為即使卡扎菲也和法國簽署了不少合作協議,「要是單為石油,我們早就得到我們想得到的了」。

關鍵人物:公共知識分子利維

值得注意的是,促成法國為利比亞反對派背書的關鍵人物,並非任何一個外交官,而是沒有任何官銜的公共知識分子利維(Bernard-Henri Levy),令這次法國的行為,也有了意識形態的色彩(談及這現象時,被越俎代庖的外交官面容頗為尷尬)。利維是學者兼記者,在法國政界廣有影響力,能直接面見歷屆總統,在薩爾科齊政府有類似國師的待遇。外交官坦承,利比亞變天前,法國與利比亞反對派幾乎沒有聯繫,「而我不知道反對派是誰」,首個走到班加西了解情况的要人,就是利維。利維歷來主張法國干涉人道主義災難,這是他本人的核心價值,他會見利比亞反對派後,一如所料,對薩爾科齊說「他們都是好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薩爾科齊就是信了。不久,利比亞反對派組團拜訪巴黎,外長有事外出,薩爾科齊乾脆讓利維陪同接見,那會面敲定了法國承認反對派的方針,利維在這案例的影響力,比外長更大。

與卡扎菲的親密已成過去

現在卡扎菲政權倒台,利比亞新政府各派都要爭取法國支持,薩爾科齊的豪賭暫時算是成功了。至於卡扎菲,這位外交官認為假如他及早服輸,「我們會容許他安靜在祖國渡過餘生」,不過要在位40年的獨裁者自願放棄權力,「他自己做不到而已」。外交官也透露,法國預備讓一些卡扎菲政府代表人物加入新政府,「畢竟不可能一下子根除過去40年的執政勢力」,不過代表人物不可能是卡扎菲家族成員罷了。以往法國有收留親法倒台獨裁者的傳統,包括了吃人肉的暴君中非皇帝,但月前拒絕給予突尼斯前總統本阿里政治庇護,對此外交官解釋,要是利比亞新政府接受卡扎菲出國,法國也不介意多收留一人,問題是現在人家通緝他,「法國就不能干涉了」。說回來,過去數年,外交界有不少小道消息講述卡扎菲與法國權貴的特殊關係,卡扎菲一度視薩爾科齊為伙伴,後者也公開說卡扎菲是「可以交往的朋友」,二人甚至曾在法國森林一塊打獵,狀甚親密。但隨着卡扎菲下台,法國利益又得以延續,以往種種密室瓜葛,自然「完全是垃圾」。這就是國際關係。

沈旭暉 英國華威大學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文理學院副教授及對外關係統籌主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