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5日星期六

不顧諸神的債仔:希臘人在想甚麼?(上)

假如閣下欠朋友巨額金錢,目的是要買豪宅,而且還要借更多的錢來避免破產,結果朋友願意再借,只要求豪宅的花園少種一些名貴蘭花,你卻發脾氣,認為條件嚴苛,說要召集全體孩子和傭人投票決定是否接受,債主會有甚麼反應?以上的比喻其實並不貼切,但這是不少人眼中的希臘債務危機的全部,特別是對德、法人民而言,希臘這欠債人如此厚顏無恥,對他們這些財神而言,實在是天方夜譚。

但在希臘人的角度,事情的來龍去脈卻完全不同。

在近代歷史,希臘對大國一直有一種被出賣情結,雖然這情結存在於眾多小國,但以西方文明搖籃自居的希臘無疑最難接受。現代希臘是脫離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獨立的,獨立由英、法、俄三大國背書,此後三大國共同控制了希臘,甚至負責挑選國王。但在希臘人眼中,這些大國卻沒有盡義務保護好希臘,希臘反而因為它們而捲入兩次大戰,特別是在二戰,希臘原來保持中立,只是意大利墨索里尼為了不讓希特拉的戰績專美,才要拿希臘這個英國盟友開刀,雖然希軍一度擊退意軍,卻惹來德軍佔領全境,承諾保護的盟軍則不堪一擊,希臘至今還在追還當年德國「舊欠」。後來德國戰敗,希臘立刻爆發數年內戰,雙方分別由美蘇支持,其破壞性比二戰更嚴重,這場戰爭是冷戰最早的代理人戰爭,不少希臘人感覺自己成了大國的實驗品,繼而相信今天的高福利政策,只是對昔日戰爭的補償,而這是美、俄、英、德等大國共同欠他們的。

這種「債」, 也因為地緣政治被激化。希臘人一直視源自同一文化背景的塞浦路斯為自己的後院,甚至一度有意合併塞浦路斯,但塞浦路斯北部的土耳其裔人,卻在土耳其支持下,成立了「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在希臘民族主義者眼中,這是百份百的分裂國土。但歐美列強為了拉攏土耳其抗衡前蘇聯,接受既成事實,這被希臘視為出賣。後來南斯拉夫解體,其中一個獲得獨立的是馬其頓共和國,由於希臘也有一個馬其頓省,擔心這個新馬其頓會來搶奪領土,堅持要對方改名為彆扭的「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在這過程中,所有歐盟國家都當希臘的憂慮為笑話,這也加強了希臘人的逆反心理。

這樣的情緒,在這次債務危機中同樣得到體現。不少希臘人並不認為自己的過度消費、政府的過度福利是危機成因,他們相信危機其實是歐盟的責任,德、法借款是應有之義,它們作為歐盟龍頭,才是危機的始作俑者,上述思維在雅典大學教授Yanis Varoufakis一篇廣泛流傳的訪問最能體現。邏輯是這樣的:歐元的強勢政策是德國主導的,這只對德國的高端出口導向經濟有利,令德國成了歐盟的最大出口國,貿易逆差越來越大的希臘、意大利等國卻要變相支持德國發展。

加上希臘使用歐元後,熱錢不斷流入,加劇了國內通脹,進一步降低希臘產品競爭力,增加了政府的福利負擔,催生了本國房地產泡沫,又鼓勵了希臘大規模舉債。而希臘喪失貨幣主權後,又不能通過調節貨幣政策(例如貶值)解決問題,唯有借款,所以希臘人以為自己是在為大國的繁榮而犧牲。事實上,不少希臘學者並不主張借款,認為歐盟應制定統一的貨幣政策,例如發行統一的歐元區共同債券,像美國照顧不發達州份那樣,把希臘照顧起來,而不應「無理」讓希臘人獨自還債。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