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領袖金正日突然病逝,接班人金正恩雖是全球第一位「八十後大將」,但身份確立了只有兩年,控制局面能力成疑,北韓何去何從,可能出現極戲劇性的變化。事實上,就是對金正日痛恨的國家,也會情願他多活幾年,因為金正恩沖齡即位的不可測性,絕非國際社會、特別是中國所樂見。後金正日時代的選項及北京的可能回應,可概括如下:
一、金正恩蕭規曹隨,順利接班,世界鬆一口氣。
但這是難以達成的,畢竟金正日接班經過十多年規劃,掌握「主體思想」神學釋法權多年,父親逝世時已大權在握,絕不能與金正恩相比。近年北韓整肅了大批元老,人民被處決時有所聞,說明現在的班子,尚有被「調節」的空間。在金家內部,「攝政國舅」張成澤可能尾大不掉,金正恩據說曾企圖暗殺的長兄金正男則是北京的潛在支持對象,近年更因為失寵而變成「北韓梁振英」公開反對世襲制。這些都令金正恩不得不花精力處理,相信政策小波動可期。
二、金正恩依靠中國支持,籠絡既得利益者,勉強維持局面。
這是目前較可能出現的狀況,因為面對內部潛在不滿,金正恩只能威逼利誘,而威逼需要強援才有底氣、利誘則只能從中國得到資源,中國的角色都會加強。事實上,金正日對中國算得上充滿防範,上月被整肅的計劃財政部長洪錫亨的罪名就是「私通中國」,北京也一直有所不滿。若通過支持金正恩來鞏固區域影響力、減低不可測性、增加平壤的可控性,無疑最符合中國國家利益,特別是在十八大前,東北亞維穩對中國至關重要。
三、金正恩接受中國援助,但希望維持「主體性」,從而自製衝突。
這可能性也不小,金正日本人就最擅長自製區域緊張,通過「勝利解決國際衝突」提升個人聲望,並利用準戰爭的動員狀態,大舉進行較「溫和」的人士調整,即把非嫡系按「戰時動員令」調職,堪稱下屆孔子和平奬熱門得主。這是鄰國、特別是南韓和日本最擔心的,它們基本相信,一度掀起巨浪的天安號事件,就是上述思維產生。相信金正恩根據「傳統」發射一些導彈、作出一些外交警告,幾乎是例行公事,只要有「金正日式默契」不把事態擴大,鄰國也沒有信心強烈回應。而且金正恩最需要籠絡的國內勢力,正是金正日「先軍政治」的既得利益者(軍人),這更增添了製造小型衝突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情況出現,西方總會判斷是北京縱容所致,承受最大壓力的卻是中國,因此北京會比美國更著緊防範局勢失控。
四、金正恩果斷投向美國陣營,換取美國保護。
眾所週知的是,北韓一直希望繞過中國和六方會談的框架,「成功爭取」直接和美國溝通。一旦美國願意做一些外交姿態,來肯定金正恩的領導地位,已足以成為金正恩獲取聲望的真正突破(當然,代價可能是不久後的和平演變,但那是以後的事)。其實美國和北韓的幕後聯繫比外間所知為多,當奧巴馬高調重返亞太,連緬甸這樣可靠的中國盟友也輕易爭取過去,「倒戈」在北韓出現,亦非不可能。北京要有效回應既不能軟、也不能硬,棘手至極。
五、金正恩忙於內鬥,局面逐漸失控。
外間一般相信北韓人民難以揭竿起義,但一旦局面失控,大規模逃離國家的難民潮卻可能出現。對北京而言,這比北韓倒向美國更糟糕,因為一旦平壤政權崩潰,既會嚴重騷擾東北邊境,美國、南韓擴大影響力的理據又正大光明,北京會全輸。相信只要難民潮初步成型,中國就會認真考慮直接「維穩」,甚至檢討應否繼續支持金正恩。但這些是最後數著,因為北京在十八大前,始終希望穩定壓倒一切,可惜視北京為「阿公」的金正日偏偏遲不遲、早不早這時去見馬克思,連視北京為「阿爺」的南方小城也豬狼肆虐,添煩添亂,山雨欲來風,2012年實在充滿懸念。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