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4日星期六

過渡新能源 天然氣黃金時代來臨

特朗普上台後,其氣候政策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他重新審視《巴黎協定》,避免美國在與其他國家競爭中處於劣勢;他又改變了美國在能源方面的立場,同意重啟兩個橫跨美國和加拿大的輸油管項目。另一邊廂,中國積極通過「一帶一路」,與中亞國家和俄羅斯加深在能源方面的合作。這兩件事對國際能源安全都有深遠影響。香港有不少學者專注國際能源安全領域的研究,余家豪博士是其中一位,他在倫敦國王學院和哈佛肯尼迪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和做博士後研究項目,並在中國社科院國際能源研究中心、歐洲能源和資源安全中心等多家智庫擔任研究員,也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國際關係和能源政經等科目。他的研究興趣集中於能源地緣政治、中國能源政策、「一帶一路」投資和國際能源組織等,與他訪談讓我們對全球能源安全有更深入的認識。

訪問者:沈旭暉(Simon, S)

受訪者:余家豪(Yu Ka Ho, Y)

整理:李志鵬

S: 為何你選擇能源安全作為研究的範疇?

Y: 我當時在英國升學,主修國際關係,適逢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帶動歐亞、非洲等地油氣方面的投資,加上氣候問題又推了新能源發展一把,能源安全一直是契合時代的熱門題目, 我亦有心投身其中。其後,在中國北京和美國工作,得到中外能源圈前輩指點幫助,參與不少能源安全領域的研究項目。另外,能源安全除了是學術研究範疇,也是不少智庫、顧問公司,以致私人企業所關注的議題,這四方面的互動形成了一道互通的旋轉門,學者可以了解多個領域的發展動向,自己的研究結果也與現實世界緊密聯繫,經世致用。

S: 能源安全,例如油價,如何影響國際關係的互動?

Y: 能源安全對國際關係的影響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從前,能源安全是外交事務的一部分,各國視此為國家的外交行為去處理能源安全。近年,能源安全變得政治化和市場化,可是,這並沒有減少能源安全與國際關係的聯繫,只是它由外交目的變為地緣政治變化的因素之一。以最近低油價為例,簡單來說,其成因主要是環球市場供求因素,而非個別國家的外交行為所致,但低油價仍然會影響地緣政治。原本,不少國家都出口化石燃料賺取外滙,去支援國內的軍費,以及各個政策範疇的開支,俄羅斯、中東和拉丁美洲是主要例子。油價暴跌後,這些國家在能源出口所賺取的外滙大減,因而要削減社會福利和國防等的開支。這便引起國內的矛盾和衝突,導致政府捉襟見肘,甚至難以顧及周邊安全問題。

S: 新能源發展能否影響能源安全的理論和學說?

Y: 隨着新能源的迅速發展,未來傳統能源的份額逐漸減少,這將總體增加一國的能源安全,因為新的局勢給予國家更多的渠道、選擇和方法去獲得能源,減少對他國的依賴自然對能源安全有所幫助。另外,新能源的發展使得私人企業在能源領域有了更大影響力,因為新能源生產規模較小,例如普通民居也能鋪設太陽能板。在新能源領域,學術的概念較少,反而着重實際的貿易和投資,也有環保概念,再加上大量私人企業的加入,開闊了安全能源的研究光譜。反觀傳統能源,它與政府、國企和親政府的機構息息相關,三方面在化石燃料的開發上都有很大話語權,因為油田開發、建立煉油設備,以至鋪設輸油管道,都涉及龐大基礎建設計劃和資金,而政府在授權土地開發和融資方面都是重要角色,戰略意味更重。

S: 中國「一帶一路」有什麼能源投資與能源安全有關?

Y: 「一帶一路」與中國過往提倡的走出去戰略一脈相承,能源投資是重中之重。具體來說,一帶一路涉及範疇甚廣,其中一個核心目標是將中國大陸產能轉出去,而能源項目多涉及大量基建和生產設備,例如煉化廠、油氣管道、太陽能板、跨境電網等。除此之外,能源設施須連接道路、港口,這便形成了一個配套安排,除了包含商業貿易,也涉及金融融資、基建和能源政策。這個配套安排能達致「一帶一路」的目標──互聯互通,形成了一條活路。

S: 北極冰川進一步融化,會如何影響國際能源安全?

Y: 北極圈的冰川融化後, 除了中、美、俄等大國,歐洲國家、東南亞國家,甚至新加坡也對當地的資源虎視眈眈。因為當冰川融化後,當地海底的能源和資源便會釋放,同時,冰川融化增加了新貨運航道,由俄羅斯到美國和由歐洲到中國的航線距離會大幅縮短,石油和天然氣的運輸受到航運地域、航線和距離的局限將減少;不過,也有安全問題考量,以俄羅斯為例,目前俄羅斯與亞洲的能源合作主要集中在遠東的油氣項目,西部和北極圈則跟歐洲對接。北極圈冰川融化,俄羅斯開發該地區油氣資源的技術成本可大幅下降,而新航道成為俄羅斯把出口西部和北極圈的天然氣運到亞洲的契機,它會成為歐亞之間的「鐘擺賣家」。

S: 香港社會對能源安全議題的態度如何?

Y: 我曾到歐美國家、中國內地、俄羅斯和新加坡等地參與能源會議,凡談及能源話題,方向大多是政策轉向、項目投資,以及各國間的合作。但在香港一提及能源話題,大家便會集中詢問股票投資策略,估計這也與香港的金融定位有關,香港人偏向思考金融方面的投資機會。其實,無論是中國內地或是歐美國家,都有掛靠政府部門、智庫和大學的能源研究中心,與政府和企業緊密合作,提供政策建議,這形成旋轉門讓學者可以與商界和政界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相比之下,香港在這方面的聯繫的確較少,但有較高的研究自由度,也有不少關於能源政策以及國際關係的高質素活動,例如,早前國際能源憲章組織、德國基金會KAS 和香港中文大學合辦一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與國際法」的會議,內容主要從國際法角度探討如何保障「一帶一路」下的能源投資,中國國務院和能源局的專家也有參與其中。

S: 未來有什麼能源安全方面的議題值得我們注意?

Y: 首先是氣候變遷,這會影響到化石燃料的使用量以及再生能源的發展,能源應用大轉向已經開始了。不過,大規模再生能源的應用始終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天然氣將是從傳統能源過渡到新能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選擇。在未來10年至20年間,天然氣需求將大增,加上美國頁岩氣革命,以及東非等地發現大量氣田,可以說是天然氣的黃金時代。最後,氣候或綠色金融亦值得我們關注,中國及其餘金磚五國均積極推動氣候或綠色金融,藉此增加投資新能源的機會,同時發展新能源領域以應對氣候或者環境問題,究竟是短線投機還是長遠可持續發展,值得探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