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星期四

淺談李天命的國際關係觀

這文章原來數週前發了給編輯,不過自我回收了,原因是不希望捲入無謂的本地政治。現在事情暫告段落,不妨讓其重見天日。

從小到大,無論學術上、政治上、音樂上,我欣賞的人很多,崇拜的人很少,李天命博士大概是其中一位,他的著作深深影響了中學時代的我,與及那一代人。他近日出山月旦世事,引來不少爭議,反映了網絡時代和九十年代的根本差異,教人欷歔。作為研究國際關係的人,不得不簡單談談李天命博士的國際關係觀。

從李博士的最新分享看來,他對國際政治的認知,是典型的現實主義(realist)思想:「政治對決決於實力」,「這個超過13億人口的大國,綜合國力世界排名第2。如果美中發生核戰,美國可以摧毀中國n(n>1)次,中國可以摧毀美國1次。結果同歸於盡。這個格局使得雙方無一膽敢發起核戰。在這樣的『小衝突有,大戰不敢有』的形勢中,美國不久將不再是世界第一強國。」另一方面,是典型的發展主義:「從清朝後期到南京大屠殺到文革,是國人最悲慘屈辱的一段近代史。從開國初期跳到鄧以平民身份指導大方向兼定立大決策再到江、胡、尤其習…,是近代以來國家最興旺的時期。」

世上是沒有一種主義能放諸四海皆準的,我從來認為主義之爭沒有對錯,觀點都能參考。問題是,把任何一個框架變成唯一的思考框架,就很可能出現自己不為意的盲點。例如單就「中國綜合國力世界排名第2」(其實按不同定義有不同排名)+「中美雙方都不敢發動核戰」(即所謂「恐怖均勢,Balance of Terror」),是不會得出「美國不久將不再是世界第一強國」的結論的,否則蘇聯發展勢頭也一度很好,軍備更是遠遠強於今日中國,最後就不會崩潰。蘇聯為甚麼崩潰?不少中國學者近年認為,關鍵不是「硬實力」不夠,而是失去話語權,失去意識形態的高地;他們看見中國走到目前國際地位,看見美國前對手們的先例,只會戰戰兢兢,不敢驕傲,驕傲只是做給老百姓看的。

再說,甚麼是「興旺」,並沒有劃一定義,但很多數據卻是有客觀基準的,例如人均GDP、經濟發展數據之類。這些方面,目前中國所得應為近代最高評分,假如官方數字沒有太多水份,就是客觀事實,即使是很多不喜歡中國政府的批評者,也不能輕易否認。問題是,這是否等於「興旺」,卻是主觀判斷。例如根據一些經濟學者的數據,蘇聯的經濟實力,在冷戰時期還高於今天的前蘇聯各國,但不少居於前蘇聯各國的人,因為自由程度、社會體系的不同,卻可能覺得今天更「興旺」。這說明涉及意識形態、價值觀一類問題,往往難以用單純的思考方法去理順。

我不認為這些枝節,會影響李天命博士對普及學術的貢獻:啓發了數代人學懂一種方法論處理其他問題,正是上一代公共知識份子應引以為傲的成就,這一點,一代人應心存感激。至於知所進退,江湖險惡,避免說專業以外的範疇,卻也是筆者天天自省的。

小詞典:李天命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前哲學系講師,1945年出生,1975-2005年在中文大學任教,經典著作《李天命的思考藝術》發行超過60版,在九十年代影響力甚廣,活躍不同媒體的公共空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