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星期五

最菲精選/林海峰

菲傭在香港無處不在,卻一直沒有多少香港流行曲關注她們。最為港人熟悉的菲律賓歌星相信是Freddie Aquila,他的《Anak》比譚詠麟改編的《孩兒》更街知巷聞,一度成了港人心目中的「菲傭之歌」。但要直接白描在港菲傭生活的,則要等到林海峰創作《最菲精選》才出現。

自從多年前居港權一役,加上菲律賓人質事件,令菲律賓(與菲律賓人)在港人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內裏是否涉及或明或暗的歧視,亦屬難言。但在社會和諧得多的九十年代,社會對菲傭的包容和尊重似乎也要好些,起碼《最菲精選》的菲傭形象就完全正面,而且廣為新一代受落。

林海峰的歌詞基本上有兩個重點,一是菲傭幾乎無所不能,「菲菲乜都識 do 真攪嘢/後現代馬姐」,但港人作為僱主卻takes for granted。這確是我們平日忽略了的一面:她們要學習中式烹調,打理一應家務,處理親子關係,有些還要當司機,其實不得不算作「專業人士」。

這就帶出第二個重點:菲傭離鄉別井賺錢,也掛念自己的父母子女(「菲菲喱係房仔寫乜呀/哪裡是我家/又再想起祖家 mamapapa」),但關心的僱主並不多;不少來港工作前,都有自己的身份認同,大學畢業生眾多,有些是教師(「你記住放學湊西瓜 /I used to be a teacher!」),有些是音樂人(「I used to play electric guitar in the Philippines/My band is high lander band!」),到了香港,才一律淪為面目模糊的「Margie Nora Mona Lisa Linda Vilma Cara Celina」。

以2015年的觀點看來,這首節奏明快的歌未免過份「親菲」、或起碼過份「政治正確」,沒有觸及菲傭在港的種種負面行為,堪稱「離地」,但筆者幾乎毫無印象這首歌發行時曾引起任何「爭議」。這說明時代實在已改變,由於社會充滿矛盾、鬥爭、戾氣,任何直接或間接鼓吹正能量、融和、包容的音樂,都容易得到犬儒解讀。這對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身份自然不利,但與此同時,現象卻是全球大勢所趨,誰也沒辦法。

林海峰是商業電台王牌DJ,當時商台打入年青人的口號最愛以「正能量」包裝。相較下,今天當時得令的《100毛》雖然源出商台,卻再也沒有同樣包袱,也是因為時代變了。誰沒在變?

沈旭暉 Now.com 2015年10月16日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54557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