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7日星期五

由Facebook「六國實驗恐慌」談起

近日全球最熱門的國際新聞,似乎並非任何國際版報道的大事,而是一個Facebook的小實驗:在六個「偏遠國家」,嘗試取消所有專頁的非付費內容,出現在用戶的「生活時報」上。雖然Facebook官方表示「目前」未有計劃推廣實驗到其他地方,但對大大小小依賴社交媒體來傳銷、分享新聞的中小企、新媒體而言,一時哀鴻遍野,彷彿世界末日。

這六個國家,似乎是精心挑選的,都是不同洲的中型國家:亞洲的柬埔寨、斯里蘭卡,美洲的危地馬拉、玻利維亞,東歐的斯洛伐克、塞爾維亞,既能「測試」一定人口的反應,也不會對真正大戶、大國構成影響。但該六國直接受影響的企業,義憤之情,自然溢於言表。

Facebook的官方理由是希望把商業資訊和個人資訊分割,因為近年Facebook愈來愈少個人生活訊息流通,不少用戶都是用它來看其他資訊,導致大品牌壟斷了「生活時報」,和Facebook創辦時的原意,已是本末倒置。 另一原因是網絡世界「Fake News」盛行,甚至影響了不少國家的選舉進程,大小政黨都利用社交媒體的演算法造勢,直接影響選舉結果;這類經驗,足以寫成一堆博士論文。Facebook無論怎樣打假,都難奏效,於是乾脆想到釜底抽薪。

然而一般網民的陰謀論,自然來自全然相反的觀點,幾乎一律認為,這是Facebook一貫的騙財手法:先提供非收費服務,到個人/企業已經投放了大量資源發展新媒體,養成慣性依賴,不能輕易轉型,才改變遊戲規則,逼它們付費宣傳,這是最無恥的「尋租」行為,而且毫無智力成分可言,可謂最赤裸裸的壟斷性經濟。此外,也有評論認為Facebook是向大財團、大政府屈服,通過打擊新興對手,換取無數幕後利益云云。

但作為新媒體用家、也有玩票搞一些網絡專頁的筆者而言,始終不相信這個「實驗」,會完全推廣到全球。實驗除了是測試,也是發放訊號的渠道,一來對股價、收購、合作有眾多我們局外人看不到的功用,二來也是對其他持份者的交待:「我們已盡力而為」。

關鍵是Facebook的壟斷,其實並非牢不可破:一方面,年輕一代已經開始離棄Facebook,轉投更即時性的IG等社交媒體;他們依然有Facebook戶口,但不常分享自己的資訊,只會看看「社會」有甚麼訊息。另一方面,大企業、大政府無不希望複製Facebook,為己所用,中國這方面自然做得最成功,但這個夢想,幾乎為所有創科公司所共有:看到朱克柏格的成功,誰不想分一杯羹?

換句話說,只要Facebook的實驗擴充至全球,有足夠critical mass的企業、大戶受到毀滅性影響,就會是足夠的誘因,令一大群人另起爐灶,而且帶同一大群粉絲離開。這個機遇,無數大企業虎視眈眈多年,Facebook不會不知道。就像香港網絡世界的「連登事件」,對高登討論區的影響如何,網民心知肚明。另一方面,假如Facebook的實驗未能增加個人資訊分享,卻連社會資訊的優勢也失去,新一代只會連最後留在Facebook的誘因也不存在。因此,Facebook的實驗,永遠只能在上述兩大上下限之間尋求空間;真正大規模的改變,帶來的不可測性,恐怕已不是Facebook這個今天的龐然大物所能承擔。

小詞典:連登事件

2016年,香港高登討論區有用戶提出對管理層的種種質疑,其後有網民發起另起爐灶,成立「連登討論區」,成為高登建立以來的最大挑戰。連登成立後,發帖、回覆數目一度比高登更多。高登管理層其後進行大改革,在技術層面回應了網友不少訴求;但在管理層面上,兩者原則依然頗有不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