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地球】利比亞前領袖卡扎菲被殺身亡,死得相當難看,遺體還被示眾。不少評論認為這是正義的彰顯,會對其他獨裁者帶來警惕。但究竟這是警惕,還是帶來反效果?
政績像樣的獨裁者
大概很少人質疑卡扎菲是一名獨裁者,但他的政績,起碼在獨裁者當中,是像樣的。論及他的兩大罪名貪污和殘殺異己,規模均遠不及不少被西方當作上賓的國家元首,例如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納扎爾巴耶夫由哈薩克斯坦獨立開始執政至今,現在積極部署家人接班,國家有大量石油資源,掌握其命脈的自然也是家人。他對境內異見人士極高壓,卻沒有像卡扎菲那樣大搞福利,甚至連提高哈薩克斯坦民族意識也沒有成效,不少學者預言那會成為混亂的溫床。但由於哈薩克斯坦綜合國力強,中、美、俄三大國爭相拉攏,這位獨裁總統在國際社會被稱為「中亞雄鷹」,而不是「中亞狂人」。就是中亞最殘暴、足以和金正日相提並論的土庫曼斯坦前總統尼亞佐夫,在一切人權指數名列榜末,但也沒有被國際社會正視,還得善終。
這些國家獨立時的條件,遠比卡扎菲接手利比亞時好得多。1969年,利比亞國民識字率只有10%,現在已超過90%,而今天利比亞的國民平均壽命高達77歲,營養不良率低於美國,貧民比例低於荷蘭,婦女地位冠絕阿拉伯,而利比亞的免費住屋醫療等福利,起碼在卡扎菲執政前期得到不少支持,甚至有觀察員發現,就是在今天,也有不少西部利比亞人真心擁戴卡扎菲,只是西方媒體不報道而已。
利比亞福利勝歐美
當然,這些觀點、數據和見證大都來自左翼機構,例如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俄羅斯媒體,或戰地女記者Lizzy Phelan,右翼評論員認為這些福利只是形式主義,並強調卡扎菲侵吞數百億國家財產。但不能否認的是,利比亞反對派從來不成氣候,就是在1980年代美國最希望推翻卡扎菲之時,也沒能裏應外合,群眾基礎薄弱,多少也反映卡扎菲治國並非一無是處。
9.11後,美國出兵阿富汗、伊拉克,卡扎菲感到唇亡齒寒,大幅度調節外交政策,承諾不發展大殺傷武器,撤回對反西方組織的經濟援助,對利比亞人被指製造的洛比克空難巨額賠償,然後與西方列強進行石油貿易。他希望這些讓步令西方重新接受利比亞,曾露骨地表示利比亞放棄了從前的路,西方理應回報,暗示應得到不被推翻的默契。短期內,這策略似是成功的,英、法、意都把他當貴賓,貝理雅和安德魯王子都和他稱兄道弟。
與西方做生意變腐化
諷刺的是,卡扎菲真正的悲劇,卻是在那時開始。他「從良」之時,執政已三十多年,政府的革命熱情早已消逝,而這時候出現與西方做能源生意的機會,又完全推翻了卡扎菲革命的理論基礎。自此卡扎菲政府迅速腐化,這是他立國以來沒有遇過的危機,不少福利項目開始難以落實,青年人特別感到不滿,他們看到這個政權已變質,但看不到反對派很可能還要墮落。
卡扎菲為了得到西方信任,把打擊蓋達和伊斯蘭激進分子列為主要「政綱」,這卻令從前被他以宗教熱情鼓動起來的人民感到迷惑。而有了反恐這個需要,利比亞官員也就更名正言順地清除異己,因為他們以為這已成了西方接受的公式:即用打擊蓋達,換取西方對各國政權順道剷除異己的默許。殊不知這不但令卡扎菲進一步失去民心,西方也在抽後腿:不少西方釋放的疑似恐怖分子被送回阿富汗、伊拉克後,都輾轉來到利比亞東部建立新根據地,他們也是利比亞革命的要角之一。
獨裁者震撼教育﹕勿信西方
在這情勢下,配合了鄰國茉莉花革命的大氣候,利比亞小衝突瞬間變為內戰,但要是沒有北約空襲,叛軍也不可能獲勝。卡扎菲的軍隊是不可能與北約空軍抗衡的,但其實北約也派了不少地面和情報人員協助叛軍作戰,要是卡扎菲政權還擁有大殺傷武器,北約卻可能投鼠忌器。同一道理,要是卡扎菲保持對國際恐怖組織的財政支援,這些盟友為了理想也好、為了金主也罷,也可能發動恐怖襲擊聲援,而以奧巴馬的政策,是不會冒恐怖襲擊大幅提升的風險來推翻卡扎菲的。
但由於卡扎菲已「從良」,籌碼所剩無幾,到了窮途末路之際,兩年前才被「加冕」為「非洲萬王之王」的他,居然連政治庇護之地也找不到,想他在死前一刻,必然極度後悔。至於他昔日有否和西方國家達成默契,也將成為永遠的秘密。要是卡扎菲能體面下台,其他獨裁者受感召而效法,還說得通。但極愛面子的卡扎菲以最沒有面子的方式與世界道別,過程被直播,對獨裁者而言,他們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是不要貪污獨裁,而是不要相信西方,最重要裝備自己。
獵巫風起和平不樂觀
至於對利比亞而言,不但卡扎菲死得震撼,連半年前就從卡扎菲政府倒戈到反對派的前內政部長、擔任反對派聯軍總司令的尤尼斯(Abdel Fatah Younes),也在不久前離奇暴斃,全身燒成焦炭,疑為內訌所為,死因據說是和卡扎菲藕斷絲連。似乎利比亞過渡政府已像不少「革命」團體那樣,邁向發掘內奸的獵巫階段,這樣的氣氛,只會製造內戰的土壤,和平前景殊不樂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