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25日星期二

以巴多元政制殃及麥當娜

以色列轟炸巴勒斯坦難民營,巴人威脅暗殺猶太教徒麥當娜。因果的孽,除了萬般帶不走的怨,還有以巴有利邊緣派系的政制。

以色列採用比例代表制的「漢狄法」(編按:d'Hondt Method)選舉議會,全國只有一個選區,得到1.5%選票的泡沫黨派已能擁有席位,聯合政府遂成為常態。激進派系哪怕只有1席,也能討價還價,主流政黨便被迫與極端思想調和。

巴勒斯坦流亡民族議會在1968年通過《民族憲章》,則成為首個採取議會制度的阿拉伯實體,不同派系的武裝分子均設有代表。然而議會淪為官僚天堂,卻無助於阿拉法控制內部分歧,反而令少數派系的激進行為被議席合法化。

以巴並存、巴人立國等原則,早在1993年的《奧斯陸協定》被雙方認可,可惜簽訂協議的代表,欠缺長期整合內部的能力。以色列移民不願搬離西岸殖民區,懂得找右翼利庫德集團申冤;巴勒斯坦難民營被轟炸,哈馬斯也會以自殺式襲擊報復。在處於戰爭狀態的地區,多元制度往往比兩黨制對激進派有利。

諷刺的是,若以巴領袖確是對方聲稱的獨裁者,就像世仇希臘和土耳其的強人在1925年強行交換兩國人口一樣,以巴和平反而較易落實。現在沙龍只能推出自相矛盾的「彩虹行動」,以定點清除激進巴人來「推動」和平;被央及池魚的麥當娜,又怎能指望阿拉法援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