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21日星期一

歐盟主席角力的立體棋局

歐盟主席難產,各方還在「講數」與協商。這裏的「各方」第一指各國,第二指各黨,兩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純外交和純內政更複雜。

單論國家層面,當然可以說是法德這歐盟軸心結成一方,推出比利時首相伏思達為候選人,而這三國正是伊拉克戰爭的反美歐洲軸心,又是歐盟由邦聯化邁向聯邦化的贊助人。反方則以英國為首,心儀的候選人並非彭定康,而是小國盧森堡首相容克,也就是希望小國領袖無為而治,保留各國在歐盟內的相對主權。

但加入黨派考量,主席之爭便超越了「新舊歐洲」的平面角力。提名彭定康的人民黨團並非統一政黨,而是歐洲議會內各國右翼立場相近的聯盟,於是出現了法國總統希拉克屬於右翼、卻反對歐洲議會右翼政黨人選這樣吊詭的局面。歐洲議會第二大黨團左翼社會黨反對右翼人士接任主席,也與理論上屬於左翼的英國首相貝理雅背道而馳,希拉克和貝理雅明顯「先國後黨」。人民黨團只能邀請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提名彭定康,因為他在這議題上,難得在「黨國」之間沒有衝突。

歐盟主席「選舉」不但反映哪個外交陣營更有勢力,更透露了長遠而言,縱向的國家協調還是橫向的政黨協調將主導歐盟。伏思達、容克、彭定康分別退選,似暗示縱橫機制目前平分春色,歐盟內政便成為一局縱橫交錯的立體棋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