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1日星期四

伊拉克軟硬改造工程

媒體將美國駐伊拉克前「總督」布雷默比喻為新麥克阿瑟。麥帥把日本由軍國主義帝國改造為西方民主盟友,布雷默則更有野心,希望連伊拉克文化也一併改造。

《華盛頓郵報》日前興致盎然地列舉了「軟改造」清單,可見布氏心細如塵。例如他教導伊拉克司機必須雙手緊握方向盤,緊急時才能響號(阿拉伯人有邊駕駛邊響號的習慣,以示對重要乘客的尊重,連內地作家余秋雨也有如此待遇);嚴打盜版光碟和書籍;取締不尊重版權的黑市商場;提升庫爾德語為「共同國語」;規定國會必須包括1/4女性委員……

這教人想起蔣介石在統一全國後推行的「新生活運動」,表面上教導國民不得隨地吐痰、走路走左邊等「核心價值」,實際上不以百姓為對象,只是對上層及外層建構的交代。

內地媒體則重推介布雷默的「硬改造」。他炮製的《選舉法》設立了有權吊銷任何政黨和個人參選權利的七人選舉委員會,規定政黨不能接受「民兵勢力」(而不是外國勢力)支持,又否決恐怖分子和前朝僱員(不愛國人士)的參選權,與特區選舉法東西輝映,自然也淪為新精英的遊戲規則。布雷默的軟硬改造,徹頭徹尾建立於黃仁宇強調的「間隔」(alienation)之上。

不過論者不能一廂情願地認定布雷默會失敗。若美國找到能夠互通伊拉克上下間隔的建構成員,像麥克阿瑟請得吉田茂合伙,美國設計的表層價值也可能慢慢下滲,因為本土特色自然會在下滲過程出現,成為鐘乳石的根基。當然,要令形同「平民陌生人」的伊臨時總理阿拉維成為吉田茂,卻是強人所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