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日星期三

兩小國出兵大國戲中戲

盧旺達和布隆迪兩個微型國家,威脅要為保護圖西族難民而出兵龐然大物剛果。單看三國面積之懸殊,已知出兵戲中有戲。

圖西族來自索馬里的「有牛階級」,為他們看管牛隻的農民稱為胡圖族,原來只屬於階級矛盾。但自從剛果、盧旺達和布隆迪淪為比利時殖民地,大批人類學家湧入,對以種族視角「研究」原住民樂此不疲,階級矛盾才成為民族衝突。比利時撤離後,胡圖族人當家作主,圖西族變成少數族裔兼逼害對象。九十年代的盧旺達大屠殺,正是極端胡圖民族主義的手筆。

一年前,盧旺達選出屠殺後首任民選政府,連國旗一併更改以示新生,然而圖西族人依然戰戰兢兢。一周前,布隆迪各派在南非壓力下亦達成政治分贓,同意設立兩名來自不同種族的副總統,國會議席則按胡圖:圖西六四比分配。雖然這對只佔人口15%的圖西族已是最佳結局,不少圖西政黨仍然拒絕簽署協定。兩國這時候對剛果的圖西族難民被屠殺「義憤填膺」,統戰意味甚濃。

其實兩國出兵剛果近年已是第三次,前兩次都沒有打出反種族滅絕旗號,屬於「粗暴干涉內政」。小國如此「勇悍」,除了因為剛果反對派許以重惠、剛果政府收容兩國叛軍,「反剛果聯盟」有烏干達為後台更是主因。烏剛兩國結怨自七十年代,那時候「烏干達狂人」阿明下台,只有扎伊爾(剛果前稱)獨裁者蒙博托鼓勵其「捲土重來」;想不到蒙博托和阿明先後辭世,剛果新領袖卡比拉還是長情地支持阿明之子搞復辟。

若沒有上述內因外因,兩個非洲小國因為境內百多名弱勢難民之死而出兵大國尋兇,新聞價值必然倍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