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7日星期二

人質慘劇牽動各國神經

車臣人質事件落幕後,各國對俄羅斯的「親切慰問」分別牽動各自內政,戲中依然有戲。

美國總統布殊在競選百忙中,抽空表示:「發生在俄羅斯的大規模人質挾持危機,是『另一次』恐怖分子慣用手法的殘忍印記。」這句說話的精要在於「另一次」,也就是把人質危機塑造成「俄版911」,與共和黨競選運動打的「國安牌」配合得絲絲入扣,當能對布殊有兩類加分作用:先是提醒國人911後美國本土確實沒有恐怖襲擊,不同的「另一次」都出現在海外,可見布殊比各國領袖更領導有方;其次是提醒國人俄羅斯的沒落過程,布殊同樣出力不少。

更堪玩味的是,歐盟表示「當局希望莫斯科就此次以慘劇收場的事件做出解釋」。歐盟要求非會員主權國兼前超級大國俄羅斯「解釋」任何事情,自然沒有法理依據,但自然也不能算是信任的表現。歐盟內部就「聯俄制美」還是「聯美制俄」一直意見分歧,人質大量死傷勾起部分國家對前蘇聯鐵腕式處事的陰影,「拒俄派」便可以做文章。

各國大多避免評論俄式善後是否得宜,以免觸及人道、民主、主權、統一、尊嚴之間如何取捨的一類「康德Vs馬基維利」政治哲學議題。唯獨中國外交部毋懼正面表示「支持俄羅斯政府在與恐怖主義對抗所作出的努力,並很樂意和國際社會攜手合作,一起堅決地對抗恐怖主義,維持正義和和平」。

有內地和左派評論覺得上述官話還是隱晦,忍不住畫龍點睛地警告疆獨、藏獨、台獨、車獨「四獨結合」。其邏輯之「嚴謹」,明顯由鷹派指導思想炮製,若說與內地派系鬥爭沒有互動,才不令人信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