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集郵愛好者,歐洲小國列支敦士登絕對是一個聖地。這個一度靠印製精美郵票解決戰後財政赤字的神奇國家,近年已成為全球最富有國家的最前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長期居於世界第二、三位,通過成為瑞士式避稅天堂、金融中心,奠定了在國際關係的獨特地位。
經過多次在瑞士、奧地利過其門不入,日前終於有機會踏足這個小國,最深印象卻不是它的郵票,而是那裏的「中國化」現象。
在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茲(Vaduz),也就是那一兩條街道上,在小廣場中心,赫然樹立了兩面大國旗,一面是列支敦士登,另一面是中國。列支敦士登是瑞士、奧地利的雙重內陸國,使用瑞士法郎、說德語、和意大利距離也近,但這些國家的國旗都沒有出現,反映中國的地位是何等特別。
這兩面旗幟,也就成為無數中國遊客的「打卡」景點——是的,「無數」,相對這個3萬多人口的小國而言,中國遊客的數目多得不成正比,碰口碰面幾乎都是說普通話,而且是一車車旅遊車送過來。
列支敦士登的商店也充滿了中文字,中文出現的頻率甚至高於英文,連地標的官方介紹也有中文,支付寶也開始被使用,不少景點都貼上微信公眾號的推薦,一時間,完全感受不到身處歐洲。
由於中國遊客如此眾多,列支敦士登連「國寶」郵票也要更改路線,自從多年前推出第一套十二生肖郵票大受歡迎,每年最暢銷的幾乎都是生肖郵票,連帶每年郵票目錄的正中位置,都被生肖郵票佔據。國立博物館的特別展館,也變成中國文化展,有書畫、有旗袍,以彰顯「中列人民友誼」。
為甚麼中國遊客這麼喜歡列支敦士登?原因自然不是因為國際視野,相信不少遊客甚至不能說出這個國家的名字。近年中國崛起,有消費力的遊客越來越多,歐洲各國爭相招手,包括列支敦士登,這是事實;但這迷你小國既沒有獨特景色、歷史名勝,一般中國遊客也不大喜歡郵票,究竟憑甚麼競爭?
原來最重要原因,是內地遊客很喜歡參加「歐洲十國團」,逗留列支敦士登一個小時,就多到一「國」,這既符合遊客的另一種「集郵」心態,也讓旅行社多了取巧空間。加上列支敦士登是公國,保留了歐洲王室的傳統,這對中國遊客而言,又有特殊吸引力,因為在眾多還有王室的歐洲國家當中,列支敦士登的「王家設施」,卻是最容易接觸的。當地人也樂於配合,除了在精品店特別設置「王椅」,供遊客拍照,管治者也推出王室旅遊套餐,以儘量滿足遊客心態。何況列支敦士登面積雖小,但中國遊客會出現的地方更聚焦,對本地人影響有限,消費完了匆匆離開,自然很受歡迎。
其實在過去幾十年,美國何嘗不是通過遊客,把大量地方變成迪士尼式景點?例如曾到過的加勒比海荷屬聖馬丁,又或和美國關係密切的巴哈馬,幾乎都成了應酬美國遊客的主題公園,再也找不到多少本土特色。相較下,列支敦士登「中國化」卻很精算,讓出一條大街弘揚「中列友誼」,本國其他地方則毫無改變,雙方各取所需,很是聰明。
小詞典:列支敦士登公國
全球第六小的主權國家,面積160平方公里,僅略大於香港島,人口只有3萬,人均GDP則超過9萬美元,屬全球最富有國家之一。列支敦士登於1806年正式獨立,前身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小邦國,拿破崙戰爭後取得獨立身份,早期屬奧匈帝國附庸,奧匈瓦解後改為與瑞士整合,目前與瑞士經濟幾乎共同運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