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際領袖很喜歡借古諷今,但往往引喻失義,最新例子就是發表「戰前捷克觀」的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他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以二戰前捷克的處境比喻目前菲國,通過「英法姑息納粹德國佔領捷克蘇台德區」,來警告「美國不應姑息中國爭奪南海主權」,更以希特勒被綏靖政策助長野心、發動二戰,來暗示中國得寸進尺後可能發動「三戰」。
阿基諾三世「抽水」之言,本來不必當真,而且上述謬誤太明顯,原無討論價值。然而,他的比喻還有一個魔鬼細節,一不小心就會忽略,那才是整個「理論」最有問題之處—「蘇台德區」(Sudetenland)。
蘇台德區此名字今天為人陌生,但世界各國中學歷史教科書談及二戰時都會提及它。正如阿基諾三世所言,英法在《慕尼克協定》同意希特拉要求,強令盟國捷克把蘇台德區割讓給納粹德國,以為自此便可得到和平。想不到不久後,希特拉便毀約並佔領全個捷克,以《慕尼克協定》為「政績」的英國首相張伯倫丟盡臉面。
不過,不知阿基諾三世的中學教科書有沒有記載,假如沒有二戰和希特拉,這個蘇台德區本身也是捷克的一個問題。這片地區主要由德意志人居住,原屬奧匈帝國,奧匈這個多民族國家一戰後崩潰,列強重劃版圖。根據民族自決原則,決定將蘇台德區劃給在奧匈土地上建立的其中一個新國家「捷克斯洛伐克」。
可是,蘇台德區德人對此強烈抗拒,他們希望併入奧地利或德國,而不是在一個毫無歸屬感的新國家充當少數民族。當時也有人提出,要是搞「民族自決」,不如乾脆讓蘇台德獨立,起碼較放於捷克內部當「定時炸彈」要好。但列強一意孤行,令捷克一立國,就要接收對本國不滿的三百萬德人,他們佔全國人口四分一;加上蘇台德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區內德人也看不起捷克本部,並自覺被歧視。
希特拉要求併吞蘇台德區,在該區確是有極高「民意基礎」。蘇台德區併入德國後,甚至是全國最支持納粹的地方之一。到了二戰後捷克復國,幾乎把全體蘇台德區德人驅逐出境,並立法禁止再使用「蘇台德區」此歷史名詞,自此「蘇台德問題」才完全落幕。
企圖煽動排華情緒?
說了這麼多,重點是阿基諾三世必須知道,所謂「蘇台德問題」,其實是兩個問題,包括土地主權誰屬的問題,以及少數民族(包括蘇台德區以外的其他德人)被歧視之問題,兩者是不能割裂。
阿基諾三世以土地問題借古諷今,難道也暗示菲律賓內部有蘇台德區德人那樣,希望與中國建立更緊密關係的「內奸」?假如有,就只能是菲律賓華僑了。菲國華僑雖然在當地社會融合得頗為徹底,但菲律賓歷史並非沒有排華風潮。在華人掌控菲律賓經濟命脈的情況下,阿基諾三世煽動反華情緒,處處挑戰中國,原本就埋下了以民族主義、族群衝突解決貧富懸殊的危機。現在他再發表「蘇台德史觀」,猶如火上加油。
若果阿基諾三世不知道這些,只是基於中學歷史課本就發表偉論,則只有四個字來形容—不學無術。然而,假如他知道這些,還要語出驚人的話,那也只有四個字可形容—居心叵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