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巴西故宮」之稱的巴西里約熱內盧國家博物館發生大火,除了令這座殖民時代的王室建築物嚴重焚毀,2000萬件珍貴文物恐怕也損失慘重。這對巴西人而言,自然是悲慘的一頁。
民粹土壤愈來愈充分
然而,綜觀近年巴西的政治社會概況,發生這樣的悲劇,卻不是毫無徵兆,為何現場的消防、灑水系統一律失靈,重要歷史文物的保護為何如此兒戲,都與「國情」息息相關。月前筆者到了里約熱內盧,當地人對所謂「巴西崛起」的觀感,就很值得分享。
巴西雖然是「金磚國家」之一,數字上一度欣欣向榮,資源充沛,又沒有外患,理應進入「黃金世紀」,不少巴西人也曾認為如此。但近年巴西卻出現「委內瑞拉化」跡象,前任左翼總統盧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至今是爭議人物,支持者認為他是羅賓漢、窮人救星,傳統精英卻認定他是利用福利主義掏空國庫的罪人。
隨着盧拉入獄,繼任人羅塞夫(Dilma Rousseff)又被實質上的政變彈劾下台,爭議更是有增無減。民眾對左右兩翼的政客愈來愈不信任,民粹的土壤愈來愈充分,下任總統會否是特朗普式人物,可拭目以待。
左翼思潮退減,並非單單源自總統、權貴的疑似貪腐醜聞,畢竟這方面乃司空見慣。經濟衰退、失業率攀升,才是真正關鍵,令人覺得盧拉上台初年的經濟「復甦」,以及一度興起的巴西中產消費熱,只是大白象工程的虛像,以及盧拉拉抬人氣的政績工程。委內瑞拉今天的下場,被不少巴西人拿來當警號。博物館經費不足,只是冰山一角,不少政府應負的責任,也是這樣無聲無息的消失。
但與此同時,巴西的「第二經濟」異常蓬勃,例如停車場內部的秩序,需要街童負責;海灘的額外清潔,也被劃分了勢力範圍。外人會因此覺得巴西很「危險」,但當地人明白這是生活一部分、紓緩失業的手段,而且因為大家都很苦,所以都要盡量理解,背後隱含了對政府的深深不信任。
不過幫會畢竟不是說笑的,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就在市中心旁邊的山頂,警察、公務員平日持槍都不大敢內進。雖然整體治安沒有外界渲染的惡劣,但這兩個世界在同一大城市並存,始終不是正常「大國」的應有現場。貧民窟居民除了依靠幫會保護,也學會自力更新,例如水電供應往往是從公共系統「偷」回來,政府情願當作額外開支,也無力改變現狀。
諷刺的是,盧拉燃起了巴西人的大國希望,改變了長期以來的消費習慣,結果經濟未躍進,巴西人卻失去了從前的樂觀天性,即使是國粹足球,也再不能帶來歡樂,反而令尼瑪那樣的球星因為逃稅醜聞,也成為被鞭撻的「腐敗建制」一部份。2014年巴西主辦世界盃,本來就因為大白象工程被詬病,結果還換來被德國蹂躪1:7,自此足球的神聖地位大不如前,政府也更難通過世界盃、奧運一類民族主義「項目」,掩飾結構性問題。這時候,巴西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付諸一炬,象徵甚麼,不言而喻。
小詞典:巴西貧民窟 (favela)
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山頂,出現於19世紀,隨著里約在1960-70年代急速城市化,大批農村人口走到里約找工作,貧民窟人口越來越多,逐漸形成自己的地下經濟體,也成為罪惡溫床,目前估計有6%里約人口住在這些地方,電影《無主之城》正是以此為背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