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訪美後,中美貿易戰一如所料暫時休兵,也繼續中美經貿關係過去長時間的結構,也就是「美方提出警告→中方強硬回應→雙方談判→中方讓步」。
外交只作為內政延伸
但這一回合的結果,更多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勝利,而不是美國的勝利,也可預期類似行為在他任內陸續有來。
「特朗普外交」的最大特色,就是與北韓領袖金正恩一樣,把外交作為內政的延伸,而且是基於自身個人某時某刻得分與否的延伸。
跟以往美國政府相比,特朗普更勇於開天索價、落地還錢,無論是中美貿易戰,還是伊朗、北韓核危機,還是《巴黎氣候協議》,還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還是台灣問題……他的「開價」都可以不管政治倫理、政治政權、實際情況,遠高於以往美國政府所能承擔,例如稱蔡英文「台灣總統」,例如威脅出兵北韓,例如退出《巴黎氣候協議》,例如退出TPP……但到了最後,原來這些一切,依然有迴旋空間,而且甚至有180度「U-turn」的空間。
這是典型的北韓式「brinksmanship」(邊緣策略),也符合他作為生意人「做deal」的藝術。
由於其他國家需要時間習慣「特朗普的比例」,才能知道究竟這是策略、Twitter個人隨筆、還是政策,特朗普在談判,就能早著先機。
但當各國領袖知道特朗普的開價,更多是為了自己的選票、鞏固支持者陣營、歷史留名、乃至在社交媒體「呃like」,卻會逐漸發現,怎樣才是雙贏之道。就像這回合的中美貿易戰,中方其中一個最有力的回應,就是拉攏美國「搖擺州份」的政客、商人,重點打擊這些州份的經濟,希望上述利益持分者向特朗普施壓,由於美國中期選舉在即,特朗普多少會有所顧忌。但反過來說,只要貿易戰休兵,特朗普在這些搖擺州份,就會變成得分。劉鶴留美多年,對美國內政相當熟悉,這次飛往華府、「息事寧人」,明顯給足特朗普面子,也讓特朗普可以在選舉前「成功爭取」中方讓步。觀乎特朗普的後續回應,例如立刻在社交媒體邀功,高調批評奧巴馬前朝政府才是造成中美貿易逆差的元兇,自居真正「做實事」的美國總統等,要是沒有中方配合,很難完滿演出。
然而與此同時,兩國的聲明,其實充滿外交的「語言偽術」,中方遠遠沒有投降。劉鶴承諾盡力減低中美貿易逆差,但沒有任何數字指引,對國內,訊息就是「只要美國貨物優秀,中國消費者滿意,逆差就自然消除」,基本上是空話。相信雙方在談判期間,應該就一個數位達成了不公開的共識,但這數字一旦公開,對特朗普的開價而言是相差太遠、對中方的底線則是讓步太大,於是雙方各取所需,情願打馬虎眼。
至於其他敏感議題,例如技術轉移、知識產權、中興案等,一律都沒有正面觸及,相信這些子議題的每一項,都是日後特朗普「有需要時」再進行brinksmanship的主題。但由於這一回合目標已達,就暫時按下不表。在特朗普任內,中美爆發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始終是有限的,但一局一局brinksmanship不斷出現,製造一個有一個「deal」,則幾乎是註定的。
小詞典:中美2018年就經貿協商發表的聯合聲明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訪問美國洽談中美貿易問題後,在2018年5月19日,中美雙方發表聯合聲明,主要內容包括「將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雙方就擴大制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就創造有利條件增加上述領域的貿易達成共識」等,得出「不打貿易戰」的結論,但上述內容對雙方都有大量詮釋空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