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3日星期五

香港的英格蘭球迷:戀殖還是移情?

英格蘭的世界盃夢正式終結,在4強被克羅地亞淘汰出局,但這已是1966年以來的最好成績,也一度令近年國運不振、脫歐後政局動盪的英國稍為沖喜。

香港英格蘭球迷之多,眾所周知,單是它打入4強,已有本地報章以頭版報道;英格蘭8強淘汰瑞典的免費直播賽事,更一度令另一個免費大台收視跌至3點。假如英格蘭奇蹟奪冠,相信號外可期,震撼程度直逼「9.11」事件。

究竟香港的英格蘭球迷,在國際關係可以如何解讀?

這問題的答案理應很簡單,香港作為前英國殖民地,好幾代人接觸國際足球都是通過英國,充滿不能言喻的集體回憶和感情。

承擔「香港主隊」作用

何況從前大眾娛樂不多,本地球壇一度入場者眾,而場內最優秀的外援,都是英國的三線球員,更令港人對英倫三島的足球「強國」身份深信不疑;加上香港隊打入世界盃幾乎不可能,中國足球又至今未崛起,英格蘭實質上承擔了「香港主隊」的移情作用,寄託了無數香港球迷的情懷,本應十分單純。

至於回歸後,英格蘭依然有不少沒有直接經歷過殖民時代的八九十後球迷,這也不難理解。英格蘭國家隊雖然在國際賽無甚表現,英超聯的質素卻愈來愈高,港人觀看意大利、西班牙等聯賽畢竟有言語障礙,對英國球壇的相對熟悉,也是理所當然。

一些上綱上線的評論認為這反映香港「崇英戀殖」,但好些政治正確的公眾人物、愛國高官議員,都毫不迴避自身是英格蘭球迷,反映這種情懷並非簡單的政治化可涵蓋。

還記得2006年世界盃決賽周期間,筆者身在英國,進行博士學位答辯,在宿舍大堂和一眾國際留學生觀看8強英格蘭對葡萄牙的賽事。到了最後射12碼階段,英格蘭表現奇差,被淘汰出局,而身旁不同國籍的國際學生居然一面倒為英格蘭打氣。這經驗看似尋常,卻和想像中的大相逕庭:也記得聽過父親說,在1966 年的世界盃決賽週,也就是英格蘭唯一奪冠的那一屆,他當時在英國留學,留學生們卻大多為西德隊打氣,每次英格蘭被入球,都有歡呼聲。

也許在不知不覺間,英格蘭足球雖然沒有甚麼進步,但它作為英國文化代言人的身份,卻越來越被強化。在足球世界,英格蘭的地位始終拋離美國,更不用說澳洲、加拿大、紐西蘭等英聯邦成員,成為英語系世界的龍頭,而這樣的機會,已經不多(即使在真‧英聯邦,印度也逐漸取而代之)。隨著越來越多來自前殖民地的新移民和後裔代表英格蘭國家隊,它在各地、特別是非洲各國的粉絲,也持續增加,不再是代表白人工人階級的小圈子玩意,這從不同年代英國留學生的態度,已可知一二。香港對英格蘭隊的情懷,令人想起巴西、葡萄牙、安哥拉等葡語系國家在世界盃互相扶持,情感投射已不在於一個「前宗主國」,而是本身的新身份認同,以及對(自己理解的)全球化的肯定。

小詞典:1966 年世界盃

1966 年世界盃由英格蘭主辦,英格蘭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奪得冠軍,在總決賽以加時4:2 擊敗西德隊,當時的國腳不少成了傳奇人物,包括卜比查爾頓、鋼門賓士等。英格蘭隊在英女王手中接過冠軍獎盃,蘇聯只得殿軍,更成了冷戰重要片段。當屆世界盃有不少經典賽事,例如「黑豹」尤西比奧帶領葡萄牙在八強反勝黑馬北韓5:3 ,至今令人津津樂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