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5日星期六

白俄選舉﹕俄羅斯分裂警報

白俄羅斯總統選舉過後,一如所料成為「七色革命」又一實驗劇場。成功連任的盧卡申科無疑相當獨裁,西方觀察員的指控無疑相當兒戲,但這些都不是局外人能夠評論的事。這波未完成革命的重要性,在於白俄羅斯這個國家﹕ 假如連白俄也失守,下一波革命對象,很可能輪到俄羅斯聯邦的內部成員,所以普京保住盧卡申科的力度,絕不是以往應付吉爾吉斯、烏克蘭等「革命」的軟弱可比。

「七色革命」與俄白合併的遠景

話說當年蘇聯在聯合國有三票,白俄和烏克蘭都被視作有投票權的「主權國」,白俄的地位尤似俄羅斯附庸。蘇聯解體後,大多數前加盟共和國都與俄羅斯劃清界線,唯獨白俄反其道而行,主動希望和俄羅斯重新整合。自格魯吉亞、土庫曼等國逐漸脫離俄國勢力範圍,普京希望建立「小獨聯體」,內裏的乾坤,正是要建立「俄白核心」。

1996年,盧卡申科和葉利欽簽訂條約成立「俄白共同體」,令兩國政經文化關係,一如歐盟內部成員國。1999年,二人再簽條約成立「俄白聯盟國家」,雖沒明言,但長遠目標就是兩國合併,短期目標則為製造既定事實。當然,在對俄貿易成為白俄經濟支柱的大前提下,兩國更緊密合作有了先天壓力,但盧卡申科將這種壓力轉型為「反西方民族主義」,卻是他的聰明之處。對普京而言,白俄已是俄羅斯「未合併的國土」,就像太平洋關島的官方地位是美國「未合併的領土」一樣。

假如「俄白聯盟」的成員可以被革命,「俄羅斯聯邦」的千萬成員,在全球化主權下降的時代,為什麼不可以被革命﹖

「萬色革命」﹕韃靼﹖卡爾米基亞﹖……

普京上台後的最大改革,除了糾正極端私有化的現狀,回收國家資源,就是重新中央集權。他不斷搞「精省」計劃,將國內組成單位變來變去,又是合併、又是分割,都是為了打擊分離主義。去年莫斯科剛通過法案,將省長由民選變成中央委任,被評論員視為普京和俄羅斯沙文主義的重大勝利。當然,「革命」後普京作了一些安撫,例如民選楚科奇州長原來是車路士班主艾巴莫域,因他「知所進退」,又再被普京委任。但是「州」這一層的地方勢力,已開始不成氣候。

問題出在俄羅斯境內的「共和國」一層。俄羅斯脫離蘇聯後,將境內21個單位升格為聯邦共和國成員,擁有自己的憲法、語言、宗教,就差沒有權力決定脫離中央。這是俄羅斯擔心步蘇聯後塵的舉措。但假如選舉鬧爭議,西方觀察員同樣可以投訴選舉不公,屆時的骨牌效應,也許足以令俄羅斯分裂。

除了車臣,俄羅斯境內獨立運動最盛行的,就是伊斯蘭教另一大本營﹕韃靼共和國(Tatarstan)。它在俄羅斯脫離蘇聯前已宣佈「獨立」,後來在 1994年和莫斯科簽訂特別條約,成為「俄羅斯境內的主權國」,這是俄羅斯共和國成員當中的唯一案例。近年莫斯科壓力愈來愈大,韃靼民選領袖賽米葉夫偶爾也會承認韃靼是俄國一部分,卻像台灣陳水扁一樣搞起「漸進式韃獨」。01年韃靼宣布廢除當年斯大林強加的斯拉夫字母,改以拉丁字母為國文,所有學校都要教新文字,已大大刺激了莫斯科。

鄰近高加索的卡爾米基亞共和國(Kalmykia),是一個更被忽視的分離主義基地。這個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乃至全歐境內唯一一個佛教共和國,曾是納粹德國的重點統戰對象。它成為俄羅斯成員後,曾因不滿中央財政經費不足,聲稱要脫離聯邦,逼得莫斯科連番談判。最後結果是卡爾米基亞獲准設立「國家中央銀行」,自行解決財政問題,成了聯邦體制的另一特例。

這些中央地方矛盾,原是所有多民族國家都面對的問題。但滲入了「革命」元素,就會被西方外電報道為「普世價值」的問題。白俄作為最後屏障的特殊意義,俄羅斯境內的共和國,自然是清楚的。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2006年3月18日星期六

塞爾維亞戰犯Vs克羅地亞國父

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舍維奇在海牙身亡,再次掀起他是戰犯還是民族英雄的辯論。有關他的評論已經應有盡有,我們倒不妨換一個角度,重溫米洛舍維奇的死敵——已故克羅地亞總統圖季曼(Franjo Tudjman)成為國父之路,來了解這位塞爾維亞強人何以死不瞑目。

猶太屠殺的重評政治

米洛舍維奇被指控為戰犯的主要原因,是他參與巴爾幹內戰的種族滅絕決策,這決策則源自他的「大塞爾維亞主義」意識形態。圖季曼的「大克羅地亞主義」,其實也不遑多讓。共產南斯拉夫的締造者鐵托元帥就是克羅地亞人,圖季曼原來是他的追隨者,也是二戰期間整個巴爾幹最出色的軍官之一。後來他不滿鐵托的民族融和主張,被開除出黨,變成異見分子,所提倡的克羅地亞民族主義也就愈來愈極端。鐵托死後,南斯拉夫迅速塞爾維亞化,圖季曼積極將塞爾維亞人宣傳為克羅地亞人的天敵。這樣的文宣,自然少不了重構歷史的練習,圖季曼也就陷入「重新評價南京大屠殺」一類敏感的立場宣示。

話說希特勒在二戰期間雖然滅國無數,但也懂得挑撥國家內部矛盾,扶植親德民族搞獨立。他一手催生的新國家,最著名的有克羅地亞和斯洛伐克。當時克羅地亞人為了脫離塞爾維亞管治,決定和納粹結盟,當權派是臭名昭彰的Ustase,他們自發執行對猶太人的屠殺,手法在芸芸納粹衛星國中最為兇殘,盟軍估計有70 萬猶太人在克羅地亞遇害。圖季曼身為歷史當事人、Ustase主要對手,卻認為歷史已經被塞爾維亞人扭曲,於是在1989年出版廣受爭議的著作《戰爭的恐怖》(The Horrors of War),考證Ustase殺死的猶太人「只有」3萬,書內又將猶太人和塞族人類比,被評為「納粹餘孽」。近年歐洲有學者因為否定二戰出現種族滅絕而被判入獄,圖季曼的作品正屬於同一類型。

波斯尼亞戰爭兩大黑手

為了建構「大克羅地亞」,圖季曼在1991年領導克羅地亞獨立後,除了宣傳民族主義、製造對塞族人的仇恨,更對「大」這個概念加以弘揚。事緣南斯拉夫原來有6個加盟共和國,理論上每個都以一個民族為主,但這並非事實。波斯尼亞的多數族群原來就是塞族和克族,不過聯邦政府不希望同一民族主導兩個成員,所以才將信奉伊斯蘭教的塞族人或克族人變成一個「穆斯林族」,方法簡單直接﹕由小楷「muslims」變成大楷「Muslims」,一個「民族」就這樣建構而成。圖季曼一直認為穆斯林族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克羅地亞人」,加上二次大戰期間,希特勒將波斯尼亞穆斯林統治區劃入克羅地亞,令他更義正詞嚴地參與波斯尼亞內戰。

圖季曼除了懂得鐵腕管治(據說連國內足球隊的領隊名單也要干涉),還文武雙全,不但是擁有博士學位的歷史學者,他的軍事思想更一度成為南斯拉夫軍官的學習素材。不過從當代標準,他的經典作《以戰養戰》(War against War)完全是教導游擊戰以弱勝強的典範,幾乎是國內大熱作品《超限戰》一類。假如他在波斯尼亞戰爭結合了理論和實踐,對兵力強的一方,這也許已是「帶恐怖主義成分」的戰略。

戰爭期間,米洛舍維奇固然大力支持塞族將領,涉嫌鼓勵他們搞種族滅絕,但圖季曼對在波斯尼亞境內作戰的克族將領更是不離不棄,對被列為戰犯的同胞將軍保護得更勝塞族人。據說他也曾親自下令清洗塞族人,好維持「大克羅地亞」的純正。在塞爾維亞人眼中,圖季曼是真正的戰犯,海牙法庭也下令調查他的談話紀錄,不過為了「以克制塞」,始終沒有對他動手。

1999年,圖季曼在克羅地亞病逝,得享國葬,已經成為國父。7年後,米洛舍維奇死在監獄,身分是一名審判中的戰犯,但在某些塞爾維亞人心中,他也是國父。數年前,塞爾維亞已經變天親美,假如圖季曼活到今天,能否避過戰犯一劫,似乎亦頗有疑問。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2006年3月11日星期六

美國斷背州長的選擇

「每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這句迅速市場化的金句,固然可以相當哲學,但也成為無數妻子的噩夢。美國政壇近年一段真人真事的《斷背山》,有高度戲劇化的劇情,對美國文化則有和電影不同的啟示,似乎可成為各大片商的好素材。

新澤西同性戀州長的出櫃故事

故事主角名叫麥格蘭維(James McGreevey),先後在哥倫比亞、喬治亞城、哈佛等名牌大學得到不同學位,後任執業律師,加入民主黨,是典型的東岸精英。1990年麥格蘭維正式下海從政,兩次當選市長,01年當選新澤西州州長。當時的他年僅44歲,掌管東岸這關鍵州份,自被視為美國政壇明日之星,甚至有潛力朝副總統方向更上層樓。加上他的家庭有愛爾蘭裔天主教背景,又以新英格蘭為家,年輕有為,自命藍血,一切履歷依稀有當年甘迺迪色彩。

但在狗仔隊重重跟蹤下,曾離婚又再婚的麥格蘭維被發現是一名斷背男,常背着太太和不同男性有婚外性行為。這原來算不上是醜聞,民主黨高層就對州長的性取向心知肚明。問題是婚外情主角是州長下屬,他出現在州政府的背景同樣撲朔迷離。

事緣這人是一名以色列人,曾在海軍服役,據報是和旅途中的麥氏邂逅相識,一見鍾情,開展了一段王爾德所說的「難以啟齒無以名狀的愛」。後來麥氏當上州長,立刻高薪聘請這位外國人離開以色列擔任新澤西州的「國土安全顧問」,儘管無論是對美國的「國土」還是專業的「安全」,情郎都一竅不通。於是醜聞變成以權謀私,終迫使麥氏出櫃公開承認是同性戀者並辭職。情郎則根據劇本繼續說謊,自稱是「州長芸芸性騷擾受害者」之一。

這樣一來,麥格蘭維成為美國史上首名公開承認同志身分的州長,他的出櫃宣言「I am a gay American」,令他一時成為同志偶像。但偶像卻再也沒有出席公眾活動,不但拒絕加入社運圈子,連民主黨也逐漸淡出。若他硬銷首名同志州長這身分,可能足以和黑人參議員奧巴瑪、拉丁裔州長理查遜一樣,成為美國一極的代言人。

「撞擊一體化」融和理論

他沒有走這條路,對美國政壇爭議甚大的同性婚姻提案持事不關己態度,卻又要高調宣布出櫃,有一派人就認為他根本是利用同性戀者的身分,來轉移公眾對其任內其他醜聞的注視。另一派則認為以麥氏的公職,依然能自稱「gay American」,已勇氣可嘉。事實上,美國第15任總統布坎南(James Buchanan)終身獨生,和前副總統京治(William King)雙宿雙棲同居16年,被不少史家「考證」為首位同志總統,但始終沒有表白,令麥氏更顯得坦蕩蕩。

但勇氣還不是最重要的資本。有美國人認為麥氏出櫃後反而轉趨低調,比他成為同志代言人的價值更大。這派思想源自「撞擊一體化理論」(Impact Integration Theory)。理論原來主要探討種族問題,認為少數族裔需和美國主流社會「碰撞」,才可在保存自身文化的同時,完全融入美國的「一體」。這派理論創始人是新保守主義陣營的學者格萊澤(Nathan Glazer), 他為成功「撞擊」至水乳交融的少數族裔及邊緣群體訂下3準則﹕

1)當邊緣群體不再提出只關注自身利益的特別問題﹔

2)當他們原來的利益已服膺於美國的國家利益﹔

3)當他們的文化在美國不受約束,也就是不會讓人感到礙眼。

麥氏選擇的台詞「I am a gay American」,就強烈符合上述「撞擊一體」準則的設計對白,不但宣告同性戀服膺於美國國家利益,也希望將性取向作出非邊緣化處理,希望以不提出特別訴求的方式,來反證同性戀已毫不特別地邁入主流。這策略是否似曾相識﹖言猶在耳,李安好像強調《斷背山》帶有「普世的愛」,而不止是兩個牛仔的韻事。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2006年3月4日星期六

布殊精英與反精英之間的形象經營

不少人有成為「精英」的潛意識。有人拚命反精英,言談舉止堅持滲入不流利粗口,其實只是自製一個精英性的反精英套版,再成為這套版的精英。今日,外訪南亞的美國總統布殊已快將載入史冊,我們也是時候重溫他的精英學問。

長春藤後遺症

不少美國名牌大學來自長春藤聯盟。這「League」只是英超聯一類體育組織,功能就是為學校校隊籌備比賽。長春藤的雛形源自哈佛、耶魯、普林斯頓 3間大學校長1916年以「美式足球fans」身分開會,認為他們的足球隊應有劃一的技術、學術和財政水平,於是簽訂條約,開始舉辦系統化的足球賽。二戰後另有5所大學加入組成「八大」,競賽才逐漸拓展到所有體育項目。

它們聚在一起,自然有排他的考量。八大多是美國獨立前出現的老牌私立大學,遺傳英屬美國殖民地的新教傳統,在美國擴張前已壟斷學壇,擔任議員、律師、投資銀行總裁、媒體大亨的舊生又令學校比美國更先富起來。這循環造就了「東岸精英階層」,和西岸原來的冒險田野作風大為不同。因他們大多信奉自由主義,又被稱為「東岸自由主義者」。

但當美國中南部聲音愈來愈大,美國逐步邁向(形式上的)平民化,被標籤為「東岸精英」,卻會成為票房毒藥。列根的角色設定,就是典型的反精英例子。從加入政壇起,他對個人弱點直認不諱,不斷承認自己缺乏政治訓練(即衝動)、不擅長官僚程序(即間歇性獨裁)、知識片面(即無知)。列根的幕僚故意讓老闆出洋相,再刻意將缺憾宣傳為「簡約」和「誠樸」,令「列根」這名字成為與東岸精英主義相對的形容詞。屬大右派的列根能靠業餘形象拉票,是一個嚴肅的反精英實驗,目的就是觀察「列根式草根」,有沒有扮豬食老虎的客觀效用。

不少東岸精英也喜歡在選舉時洗底。方法一是強調長春藤「確實」只是體育聯盟,也有很多成績平庸的學生,且可否定自由主義。這是布殊一直諷刺母校耶魯、兵行險着硬銷C+平均分、希望洗底成為得州牛仔的計算。方法二是培養自己高人一等的身分的同時,讓人感到自己有輕狂率真的平民情感。所以甘迺迪、克林頓能以絕對精英的身分,通過精液的中介,能夠為人接受。不懂這竅門的政客,就易被標籤為「脫離群眾」,例如老布殊的競選對手哈佛律師杜卡基斯,和小布殊的競選對手耶魯律師克里,都讓人覺得很遙遠。

骷髏會綜合症

若說資質平庸的布殊沒受惠於長春藤,明顯不符事實。美國人相信他得到校內神秘組織骷髏會的幫助,才能平步青雲。他一家四代,由發迹的祖父起,都是骷髏會員。不少傳言指若老布殊不是骷髏會員,影響入學處負責收生的兄弟,小布殊的成績不可能入讀大學。

骷髏會毋須鋪張豪華,它最大的資產就是整個關係網。「網」是客觀存在,超越公眾視野,是長春網絡的濃縮版。骷髏會傳說的加工,只是將坊間無形的懷疑,形象化為有形的實體。這是「知識管理學派」(Knowledge Management)的研究課題,按其學者迪基亞(Kimiz Dalkir)的演繹,也就是如何挖掘和重組知識的學問。根據學派的「知識形象化」理論,抽象的概念可通過適當形體,在人與人之間傳遞。我們不一定知道什麼是「鐵五角」或「客戶主義」,但拿出一堆骷髏、佐以主宰世界的傳說,就會形象化地恍然大悟。這解釋了何以董趙洪娉是當年七一遊行不可或缺的角色﹕否則無形的理念,就非常、非常、非常難以得到形象化的傳播媒介。這中介,令原來難以沾邊的理念黏合一起,就是功德無量。

時至今日,無論是否有秘密組織維繫,東岸精英還是為同一利益和價值而生,同時排斥新精英冒起。就算布殊家族在南部發迹,我們也不聞有「南部精英」出現。但為了與時並進,他們同時也要派人經營「反精英」形象。在這年頭,還在硬銷學校職業履歷身家,未免落於下乘。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